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议李冶     
(一) 读王旭峰《陆羽与李冶》文(载《陆羽茶文化研究》18期),有关李冶的分析论述不少.毕竟是作家,且是女作家,其揣测之细腻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2.
紫砂茶壶之所以广泛地被人们爱好,赏玩,收藏,我想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饮茶器皿,更在于它是一种集诗文、书法、绘画、雕塑、篆刻于一身的艺术品,是文人、画家、陶艺师溶合一起的艺术结晶。由香港“雨竹堂”顾大豹、蔡立群促成,最近在陶都宜兴问世的“陆俨少杜甫诗意八珍壶”可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创举。它是香港“雨竹堂”为敬贺国画大师陆俨少八十大寿和上海嘉定县“陆俨少艺术院”落成特意组织制作的。每套壶八个款式,每壶都镌刻有陆老根据自选的杜甫诗意  相似文献   
3.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261-261
当今茶文化欣欣向荣,蔚成时尚,茶文化书籍也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自愧于门道仅略有所窥,于热闹也少有参与。祗是于茶文化情缘未断,有时蒙邀参加些茶会、茶话活动,有时上书店翻翻新出的茶书而已。由于茶文化渐成时尚,各地出版商出茶文化书也不遗余力,有的未免大同  相似文献   
4.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4,(4):112-112
工夫茶既是茶叶名 ,又是茶艺名。应该是茶叶名在先 ,茶艺名在后。作为茶叶名的工夫茶 ,在庄晚芳先生《茶史散论·乌龙茶史话》中叙之颇详。工夫茶原是武夷乌龙茶的一个花色品名 ,最早见于 1 734年福建崇安县令陆廷灿的《随见录》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 ,水边者为洲茶 ,岩茶为上 ,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 ,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 ,其最佳者 ,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 ,又有‘小种’ ,则以树名为名 ,每株不过数两 ,不可多得。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花香、清香、选芽、漳芽等类”。在1 753年刘靖《…  相似文献   
5.
施茶     
我的故乡在鱼米之乡的绍兴。在少年时代的记忆中,故乡似乎未曾给我以与她的美称相吻合的形象。但有一件事却使我留下难忘的印象。那时,我住在城里上小学,遇到假日就回到出鉴湖十里外的水乡农村老家去。乘的是两人合摇的大埠船,有时也坐一人踏桨的小乌蓬船。故乡的河是宽阔的,水是清碧的,山是幽绿的,可周围却是一片萧瑟景象。广阔的河面上很少船只往来,残破的河坎上有老桕树疏落地弯着腰,伴着孤单的橹桨欸乃声,听着,听着,令人打起瞌睡来。可是每当暑假回故乡时,可热闹了。尽管夏日炎炎,家家户户  相似文献   
6.
“神农得茶解毒”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补赵天相茶文化复兴之当今,神农得茶解毒之传说自然又被广为引用和传诵。为此又诱发了一些人的考证兴趣,也引发起某些争论,其中可以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一文为代表(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他查阅引用了好多...  相似文献   
7.
8.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4,(2):256-258
《陆文艺自传》是研究陆羽的重要文献,也是除《茶经》之外得以留存至今的陆羽的主要文献。但是对这篇重要文献的认识,历来存在一些疑窦和歧见,至今未能在研究上有所突破。笔者不揣浅陋,试作一点大胆的假设和分析,以期促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次不寻常的茶会。一九九三年的九月十五日上午,西湖洪春桥畔的茶人之家迎来了一批团体茶客,约莫有六、七十人。他们中有男有女,有相识有不相识,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相似的是,几乎全是两鬓霜白的老者。茶话会没有设备,没有话筒,没有仪式,祗见一条红布横幅挂将起来,上面书写着“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肖游击支队成立四十五周年战友茶话会”。人们络绎来到绿荫丛中的茶室,但无意欣赏这里幽雅的环境,却相互注视似曾相识的面庞,寻觅一别半个世纪的战友。询问,追忆,惊叹,打趣,笑谑……,时间隧道回到了出生入死的年代,回到了游…  相似文献   
10.
茶缘     
那是一幢旧式而尚不失幽雅的小洋楼,楼上那间宽敝的书房兼会客室里,除了写字台和书柜外,很少家俱摆设。唯有北面墙上挂着的陈云和茅盾书赠的字屏,使人稍稍感到室主人的不同寻常的身份。最近我受《西湖龙井茶》编写组委托,拜访了寓居杭州的老作家、中国作家协会顾问、浙江作协名誉主席陈学昭女士,感到分外高兴。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对她已不太熟悉,然而对四五十年代的革命青年和文艺爱好者来说,她的名字并不陌生。她的小说书名《工作着是美丽的》几乎被当作一句格言而传诵。她和丁玲一样,是我国老一辈的进步女作家,早在二十年代就开始了写作生涯。以后更以自己的笔和实际革命工作,将一生奉献给了缔造和建设美好新中国的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