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美国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农业部(USDA)是美国唯一的管理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的政府机构。它的分支机构遍及全国各地,有的作为农业部的直属研究所,有的作为大学中的一个实验室,直接地行使其研究、教育、推广服务和监督职能。除这些公立机构外,许多私立机构也是美国重要的农业科研力量...  相似文献   
3.
天津外环线主要树种枝条枯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7年秋季对天津外环线树木枯枝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天津市外环线树木枯枝现象比较普遍,平均枯枝率达29.01%。枯枝最严重的是柳树,其次是白蜡、毛白杨等。外环线外侧树枝的枯死程度明显比内侧树的严重。树龄的大小不是决定树木枯枝的主要因素,环境的影响是决定因素之一,其中地表水的含盐量和含钠量与树木的枯枝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番茄裂果与果皮结构的关系及其杂种优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份抗裂番茄为母本,3份易裂番茄和1份抗裂番茄为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4的杂交组合,研究8个亲本和16个F1的裂果特性与果皮结构的关系,分析它们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易裂基因型的果皮较薄,抗裂基因型的果皮普遍较厚,但也有果皮薄而抗裂能力强的基因型.裂果特性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优势的方向在不同组合间有很大的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对杂种后代的抗裂时间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对利用结构特征改良番茄抗裂能力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作为水稻降Cd叶面调理剂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检测开花期叶面喷施一次GSH对水稻各器官Cd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各元素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探究GSH抑制水稻体内Cd转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面喷施GSH可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含量,最高降幅可达76.5%,使稻米Cd含量由0.449 mg·kg-1降至我国食品安全标准(0.2 mg·kg-1)以内,并提高了稻米中K、Mg、Ca和Mn的含量。喷施GSH后水稻各营养器官的Cd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为68.8%~86.7%;同时,不同器官中K、Mg、Ca、Fe、Mn和Zn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不同相邻器官之间的元素转移系数显示,叶面喷施GSH分别提高了Cd和Zn从第二节间到穗下节的转移系数,增幅可达46.2%和134.4%,降低了Cd和Zn从穗下节到旗叶的转移系数,降幅分别为44.5%和32.2%,并降低了Cd从穗下节继续向上到穗颈的转运系数,降幅可达31.4%。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处理组水稻第二节及以上营养器官中,Zn含量与Cd含量相关系数最高,为0.809,为极强正相关(P<0.001)。由此可见,喷施GSH不但降低了水稻各器官中Cd含量,而且能够通过调控穗下节与其相连营养器官——穗颈、第二节间和旗叶之间的Cd转运,提高水稻自身主要Cd阻控器官——穗下节对Cd的拦截能力,进而抑制Cd向籽粒的转运和积累。同时,喷施GSH也提高了水稻穗下节对Zn的固定能力,改变了水稻不同营养器官中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其中Zn与Cd的相关性最高,并最终提高了稻米中K、Mg、Ca和Mn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给四川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信息,利用7个HMW-GS、17个LMW-GS和1个1B/1R易位的特异分子标记,对105份2000年后育成的四川小麦品种进行上述基因检测。结果表明:(1)针对HMWGS,在Glu-A1位点,含Ax2*的品种有2份,频率为1.9%;在Glu-B1位点,含Bx7、Bx20、Bx17、By8和By9的品种分别有73、26、4、45和30份,频率分别为69.5%、24.8%、3.8%、42.9%和28.6%,未检测到含Bx7OE的品种;在Glu-D1位点,含Dx5的品种有65份,频率为61.9%。(2)针对LMW-GS,在Glu-A3位点,含Glu-A3a、Glu-A3b、Glu-A3c、Glu-A3d和Glu-A3f的品种分别有2、2、63、29和9份,频率分别为1.9%、1.9%、60.0%、27.6%和8.6%,未检测到含Glu-A3e和Glu-A3g的品种;在Glu-B3位点,含Glu-B3b、Glu-B3d、Glu-B3f、GluB3g和Glu-B3i的品种分别有18、10、1、75和1份,频率分别为17.1%、9.5%、1.0%、71.4%和1.0%,未检测到含Glu-B3a、Glu-B3c、Glu-B3e和Glu-B3h的品种。(3)含1B/1R易位的品种有36份,频率为34.3%。(4)组合6种和5种以上优质基因的品种分别有2份(频率为3.8%)和15份(频率为14.3%)。可利用这些品种作为亲本,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逐步导入优质基因Ax2*、Bx7、By8、Dx5、Glu-A3d、Glu-B3d、Glu-A3b和Glu-B3b,并淘汰1B/1R易位,优化四川小麦面筋优质基因组成。  相似文献   
7.
8.
9.
川麦44是1996年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利用太谷核不育聚合杂交的中间材料96夏440为母本,贵农21为父本杂交,历经7代的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吲哚乙酸和脱落酸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