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品种来源与选育过程鄂抗棉9号的亲本来源于鄂荆1号×(中7263+MO3),1984年配组合,MO3引自前苏联,具有抗黄萎病的亲缘。该品系的育成经历了二次选择过程。第一次是将杂交组合后代在本院枯萎病圃按系谱法进行选择,育出耐枯萎病、株型高大、铃大、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江汉平原棉区蔓延直接威协着棉花生产和产量,本文就减轻其危害,提高经济效益,探索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应作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麦棉双套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荆州地区实行的麦棉两熟,4月中旬在麦林套棉,10中下旬拔棉秆整地播麦,麦棉共生期一般为50~60天。棉花借助迫麦林防寒保温、保墒,易获全苗。但是10月中下旬拔棉秆播麦,棉株上的部分青铃被逼熟,降低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特别是随着棉田施肥水平的提高和推广丰产后劲足的棉花品种,如鄂荆1号和鄂棉12,秋桃比例增大,拔秆播麦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加严重。我们在江陵县资市镇进行了不拔棉秆播  相似文献   
4.
江汉平原棉花黄萎病危害损失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4年本所棉花抗枯、黄萎病同步联合品比试验为例,分析江汉析棉区黄萎病危害损失。结果表明,各品种(系)在黄萎病圃的皮棉平均产昌比枯萎病圃减产153.16kg·hm-2,差异显著,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成铃数减少和铃重降低,而且黄萎病圃各棉花品种(系)的5项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值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6.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鄂杂棉4号(区试代号"荆1029”)亲本来源于荆55173/P16.荆55173是鄂抗棉9号的原代号,表现丰产、优质、多抗;P16表现铃大、铃多、早熟、衣高、抗病性强.经双列杂交分析,该杂交棉表现配合力高、杂种优势显著.1994年以来对鄂杂棉4号坚持连年进行亲本保纯和重配组合.1995~1999年在该院枯、黄萎病自然病圃参加了五个正规组合鉴定和两个大区比较试验示范,其F2代1998~1999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同时进行F1、F2代生产试验示范,2000年8月经湖北省农作物品审办组织专家现场评议,2001年3月1日通过湖北省审定并命名. 2 历年组合比较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鄂抗棉4号在一株双茎(在棉苗三叶期人工打顶形成的一株双茎棉)栽培条件下,单位面积结铃多,好花率高,丰产潜力大。经分析,鄂抗棉4号在一株双茎栽培条件下,适当提前播种期培育壮苗,增加7月份总铃数,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增产增收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过程鄂杂棉 4号 (荆 1 0 2 9)亲本来源于荆 551 73×P1 6。荆 551 73是鄂抗棉 9号的原代号 ,表现丰产、优质、多抗 (抗枯黄萎病、红铃虫、红蜘蛛、中抗蚜虫 ) ;P1 6也是本院选育的丰产、优质、抗病新品系。1 995~ 2 0 0 0年在本院枯、黄萎病自然病圃参加组合鉴定和大区比较试验示范 ,其 F2 代 1 998~ 1 999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 ,同时进行 F1、F2 代生产试验示范。 2 0 0 1年 3月 1日通过湖北省审定并命名。2 F1代历年试验结果1 995~ 1 999年在枯、黄萎病地参加 5个正式组合鉴定 ,皮棉产量每公顷为 1 666.65~ 2 2 2 4 .8kg,比…  相似文献   
9.
随着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蔓延 ,90年代以来 ,我院 (所 )加强棉花抗病优质育种工作 ,相继育出了鄂棉 2 0、鄂抗棉 4号、6号、7号和 9号、1 0号等抗病新品种 ,其皮棉产量在省棉花抗病品种区试中 ,比对照种中棉所 1 2或鄂抗棉 3号平均增产 8%~ 1 0 %左右 ,纤维品质优良 ,抗枯萎病或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其中鄂棉 2 0获国家农作物二等后补助 ,并获 1 999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鄂抗棉 4号、9号和 1 0号先后入选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奖金”新品种选育项目 ,鄂抗棉 7号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优质及专用农作物后补助”。这些品种近年在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