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RS与GIS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66,自引:10,他引:66  
根据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资料和其它辅助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分析了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变化、变化速度和区域差异等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14年间,榆林地区未利用地减少1305.56km^2;耕地、林地、草地分别增加567.11,99.6,616.79km^2;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分别为1.11%及0.91%;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类型间的转化突出表现为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草地向林地和耕地转化。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利用1990、2000、2006和2011年遥感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近20年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首先对1990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斑块,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样本数据矩阵;然后提取变化图斑对应驱动因子的栅格数据,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土地利用转换类型与驱动因子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定量阐释了各类型土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距海岸线的距离、人口密度是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为到城镇的距离、交通密度和GDP密度.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1990-2011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青岛市1990,2000,2006年LandsatTM影像和2011年‘HJ-1’卫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分析了青岛市1990-2011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况.结果表明,21 a间青岛市土地利用状况变化显著.(1)耕地、草地面积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2)青岛市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说明青岛市正处于土地利用发展时期,土地利用集约度将进一步提高;(3)空间上,中部和东部地区变化显著,北部和西南部变化相对较小.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转换关系复杂,主要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化.  相似文献   
4.
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格尔旗位于我国农牧业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严重。根据多年统计资料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利用程度及效益变化,质量变化。最后,初步分析了影响该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准格尔旗1987—2000年间土地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林地、草地显著增加,未利用地显著减少,但也存在土地生产力降低等问题。土地利用变化受包括调整土地结构、人口变化、粮食产量变化、工业经济发展、国家资金支持、法律法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海经济长期滞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主客观条件外,交通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评价了青海交通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后,作者认为21世纪初可能建成的青新、西成铁路对改善青海交通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与配置提供参考。以青岛市为研究区,采用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基于2000年、2011年土地利用解译数据,结合DEM、人口、GDP、距离等因素模拟出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11年解译数据对比,得到模拟精度为94.27%,说明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接着对2022年、2033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预测。Logistic-CA-Markov模型模拟的2011—2022年土地利用类型将保持2000—2011年的变化趋势,表现在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以及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2022—2033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仍然增加,但是增加速率明显小于2011—2022年。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以应用于模拟多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演变。该研究可为青岛市的土地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做到提前防范,以青岛市崂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建立因子集、决断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设计出评判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GIS组件开发出崂山区洪水灾害危险性分级评判系统。该分级评判系统根据输入数据自动生成崂山区洪水危险性分布图,共分为最安全、安全、一般、不安全、最不安全5个等级,评判出的危险性空间分布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程度高,其中王哥庄街道为洪水危险等级最高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应用性强,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的特点,并有在其它危险评判中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与腾格里沙漠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沙漠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受北方气候变化与沙漠边缘地带人类活动强度加大的影响。两大沙漠边缘地带所属的陕西、甘肃、以及宁夏各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由于受到自然地带差异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两大沙漠边缘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试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这种差异进行描述,通过对两大沙漠边缘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对比研究,力图揭示我国北方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沙漠边缘生态脆弱带生态环境对气候与人类活动变化表现出的不同响应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RS与GIS的陇东黄土高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利用 198 6年与 2 0 0 0年两期 TM影像以及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有关数据 ,通过 GIS软件 ARC/INFO与ARCVIEW,将影像进行解译、处理、存储、格式转换、查询等步骤 ,得到研究地区 3期土地利用数据 ,借助办公软件 EXCEL将所获得数据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格局演化分析 ;并利用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景观格局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 ,景观格局研究方法是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结构演变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类型TM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河源区是近年来西部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 ,也是我国两大河流上游的水源涵养区。基于 RS和 GIS对该地区两个不同时期 (1986和 2 0 0 0年 )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采用 TM影像在同一个分类系统下进行信息提取。分类系统共分 8类 34个类型 ,原则是根据地域特点来划分的 ,主要有 :(1)地域差异原则 ;(2 )分区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 ;(3)综合因素与主导因子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影像解译标志 ,利于今后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进一步研究和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