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氮肥对不同冬油菜品种越冬期营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连续两年(2009-2011)田间试验,以早熟品种中油116和中晚熟品种中油杂12号为材料,设5种氮肥用量(0,90,180,270,360kg/hm2)。在越冬期对油菜干重,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及比例,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籽粒产量进行考查。[结果]中油116在施氮量从0增加到180kg/hm2时,地上部干重迅速增加;而在施氮量从180kg/hm2增加到360kg/hm2时,地上部干重缓慢增加。中油杂12号的地上部干重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在270kg/hm2时达到最大值。当施氮量从90kg/hm2到180kg/hm2时,地上部和根中的氮含量及比例均迅速增加,并且中油杂12号根中的氮含量及比例高于中油116。两个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施氮量从90kg/hm2到180kg/hm2时增加最为明显。[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够显著增加不同熟期油菜品种越冬期的干重及氮素吸收,并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作抗生素替代物用于动物生产,已被逐步认可和积极评价。将噬菌体应用于抗菌,主要是应用其裂解作用。为更科学地研发和应用噬菌体,本文综述了应用较普遍的dsDNA噬菌体近年来相关裂解机制的研究。目前发现,绝大多数dsDNA噬菌体均采用"穿孔素-内溶素"裂解系统,其主要由穿孔素和内溶素组成,分别破坏细菌细胞膜和肽聚糖层,致使细菌被裂解;而对革兰阴性菌的裂解,还需膜融合蛋白的参与。此外,还存在一种"针穿孔素-SAR内溶素"裂解系统,其主要由针穿孔素、信号锚定释放内溶素和膜融合蛋白组成,作用机制与上述裂解系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为开发和应用噬菌体及其裂解相关蛋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现状的两轮调查中,利用多时相卫星图象(TM)数据,根据多伦地区各类地物的波谱特征,采用了假彩色合成及比值假彩色合成等遥感图象处理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解译标志。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多伦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和面积进行了详细解译和测算,制作成动态遥感监测图,为多伦县地方政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土地合理利用及沙化治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优质食味常规籼稻品种洋硒早和常规粳稻鄂香2号为材料,在4个氮肥施用水平(0、50、100、200 kg/hm2)条件下,设置喷施和不喷施木醋液,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木醋液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喷施木醋液相比,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喷施木醋液对常规粳稻鄂香2号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对糙米率和精米率有明显提升作用;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还有利于改善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可显著提高稻米的消减值,降低崩解值,进而提升稻米的食味值,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对稻米食味品质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结果表明,喷施木醋液,尤其是低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并改善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15N标记方法研究氮素的吸收、分配、再分配与油菜早熟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中油116(ZY116)生育期比中晚熟油菜品种中双11号(ZS11)短9d,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短5d和4d。早熟品种ZY116在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比中晚熟品种ZS11更多的向籽粒中转移,而中晚熟品种ZS11则是花期吸收的氮素向角果皮中转移的更多,角果期氮素从角果皮转移到籽粒的更少,均达显著水平。早熟品种中油116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素在后期的分配速度明显快于ZS11,如ZY116苗期吸收的氮素从花期生长到角果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22mg/d,从角果期生长到收获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71mg/d,而ZS11分别为2.48mg/d和3.10mg/d。    相似文献   
6.
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撒施、沟施和沟施覆膜3种施肥模式及沟施覆膜下氮肥施用量对茶叶品质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和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施覆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沟施次之,撒施效果最差。与沟施相比,沟施覆膜下茶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升2.24%、7.26%、14.68%,茶多酚下降1.88%,芽叶密度、芽叶长度分别提升8.50%、8.15%;土壤表层和深层pH分别下降8.16%和5.30%,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87%、26.74%、17.95%、34.69%、25.42%,深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38%、28.22%、25.64%、15.34%、17.97%。比较沟施覆膜下45 kg·hm-2、60 kg·hm-2、75 kg·hm-2、90 kg·hm-2 4种施氮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以及土壤肥力提高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和茶园土壤肥力增加,但施氮75 kg·hm-2与90 kg·hm-2处理的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沟施覆膜条件下施氮肥75 kg·hm-2即可满足茶园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控制系统,通过借鉴以往经验以及对电动机响应曲线的分析,结合电动汽车运行实际状况,制定模糊控制规则,设计模糊PI复合型控制器,实现在矢量控制中嵌入,完成模糊PI矢量控制系统仿真.以同时考虑转速和变调率的双判断条件来确定是否需要弱磁控制,实现以转折速度为阈值的分段式矢量控制策略.最后,进行了电动机运转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响应特性和运行平稳性,拓宽了电动机的可控速度范围,改善了电动汽车的驾驶性能.  相似文献   
8.
9.
一九八三年深秋。风景如画的扬州。全国首次盆景老艺人座谈会附设研究班的课堂上。一阵掌声把二十来岁的军人拥上讲台。立正——军礼! 小伙子掏出一叠稿纸,环顾着台下来自各地的园艺专家和花卉爱好者,鼓足勇气开始了以《滇南盆景造型艺术风格》为题的演讲。演讲者就是云南驻军某部工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冬闲稻田进行菜薹的种植,在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着严重依赖人工进行生产的问题,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用工难、用工贵”问题非常突出。为此,结合我国当前的农机和农艺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冬闲田菜薹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等生产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收获环节采用半机械化方式,即人工采收、机械运输。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构建的技术模式整体机械化率可达到76%,为当前冬闲田菜薹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行、高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