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河南省信阳市种植的抗青枯病花生品种,对27份花生品种青枯病田间病圃进行鉴定,计算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进行抗病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27个供试品种中,中高抗品种共10个占总数的37%,3个品种类型各筛选出2个抗病品种。6个抗病品种发病规律表明,7天和14天病情指数增长较快,21天后基本无变化。高油型花生‘远杂9102’和‘信花425’,高油酸型花生‘信花14号’和‘驻花11号’,普通型花生‘远杂21号’和‘豫花149号’为适宜信阳种植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当前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量不足需求量的40%、需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花生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已达到4 500khm2,总产16 000kt左右,分别占我国油料作物的33%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稻米品质3个粳稻和4个籼稻按完全双列模型设计进行杂交,配组了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其主要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接近粳稻品种,与籼稻无关,无胞质效应;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但大多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并且随粳稻亲本不同,其胞质效应表现不一致。外现品质中垩白度和透明度,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而垩白率多倾向于亲本的高值。  相似文献   
4.
信阳地区位于大别山北麓,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是我国籼稻种植的北缘,种植模式以“水稻-小麦”、“水稻-油菜”为主,由于土质为多湿性水稻土,小麦单产量150kg/667 m2左右,杂交油菜单产量150kg/667 m2左右,因油菜商品价格比小麦高1倍以上,经济效益好,且油菜腾茬早,死叶及庞大根系可培肥地力,是较好的前作,使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满足农户对用种量的需求。结合种植习惯及茬口安排.进行了“Ⅱ优838-豫油5号”两熟制种技术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制种农户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2002年面积达到20hm2。  相似文献   
5.
信阳、南阳、驻马店豫南稻区,水稻年种植面积42万hm^2.自20世纪50年代.豫南稻区籼改粳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粳稻面积不足5%。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籼米特别是早籼米因品质较差。城乡居民不愿吃。外销困难。日趋积压。  相似文献   
6.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已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的归纳分析 ,系统总结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并对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漂变现象与控制 ,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及两用核不育系的实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选育出优良两用核不育系是解决育性不稳定和杂种优势不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对15个粳稻品种(系)的6个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豫南稻区粳稻品种的主要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进而提出了选育高产粳稻品种应重点选择分蘖力较强,结实率高而稳定,穗粒数较多,植株较高的后代类型,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育种实践证明 ,以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为母本 ,性状优良的典型粳稻为父本 ,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是可行的。并从利用籼粳中间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加强广亲和系的选育和引进理想株型育种方面对选育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优质专用弱筋小麦适合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豫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是发展弱筋小麦的优势区域之一。分析了近几年豫南弱筋小麦产业发展中种质资源匮乏、种植面积小、配套技术研究推广力度不够、收储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培优新品种、规模化生产与收购和加大信息平台宣传等具体对策,以期为豫南弱筋小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信杂粳 1号是信阳市农科所采用两系亚种间杂交法配组育成的第 1个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自育杂交水稻组合。 2年河南省粳稻区试 ,平均产量 895 2 .0kg/hm2 ,比对照增产 10 .92 % ,高产稳产性好 ,米质优 ,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作物资助品种。高抗稻瘟及白叶枯病 ,农艺性状好 ,株叶型紧凑 ,分蘖力强。适宜江淮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