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鞘翅目昆虫是我国最常见的农林业有害生物,给农林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昆虫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化性所研发的昆虫诱捕器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林虫害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中,成为了害虫综合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害虫诱捕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各因子对诱捕效率的影响是有效实施虫害绿色生物防控的前提,本文陈述了国内外害虫诱捕器的应用进展及设计原理,进而探讨不同因子(如形状、颜色、材质、引诱剂和高度等)对鞘翅目害虫野外诱捕装置诱捕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装置诱捕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加快新型诱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2.
3.
性信息素迷向干扰防控害虫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文陈述国内外迷向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影响迷向技术开展的生态因素,进而探讨不同缓释载体的剂型,旨在为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害虫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个人研究方向,重点介绍国内外迷向干扰技术的应用情况及环境影响因素,探索常见缓释载体的类型(毛细管迷向丝、微胶囊、Puffer、SPLAT、蜡滴、空气纤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指出不同缓释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专一、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防控害虫技术,已经成为害虫综合防控体系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也有少量报道,尤以舞毒蛾、苹果蠹蛾、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应用最为成功;明确了昆虫性信息素缓释载体及释放速率控制是有效实施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前提,揭示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应用机理,得出限制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经济及政策因素,旨在为我国更好的开展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防控害虫提供参考。[结论]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防控害虫的应用前景广泛,在农林业害虫的绿色防控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野外土沉香林定期进行大面积调查,在严重受害的土沉香林中,观察不同受害水平土沉香的外观形态和叶片物理结构,同时采集具有不同抗虫性植株的叶片饲养黄野螟幼虫,观察初孵幼虫对不同抗性植株叶片的选择和拒食情况,取食不同抗性土沉香叶片后,测定黄野螟幼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化蛹和羽化的差异。【结果】在土沉香严重受害的林分中发现了2株未受害的土沉香植株,其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抗1和抗2)。抗性植株(抗1和抗2)与感虫植株在叶片长度和厚度上差异显著(P0.05),而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差异。在叶片物理结构上,抗2土沉香叶片的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虫叶片。抗2土沉香植株对幼虫取食抑制率高于抗1土沉香植株,两者均达44.81%以上。强迫取食抗性土沉香试验的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幼虫的相应指标,而取食抗性土沉香的幼虫、蛹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的害虫。【结论】叶片嫩绿的土沉香植株较易受黄野螟的为害,而叶片厚的或叶片颜色偏黄、墨绿的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抗性。抗性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幼虫取食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水入侵是滨海地区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近年来,海水入侵造成水井报废、人群吃水困难、粮食减产等多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故而引起了国内外普遍重视和关注。莱州市是我国最早发现海水入侵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当地在海水入侵治理工作方面成效显著。为了有效评估莱州市在海水入侵治理方面的成效,本文基于经济损失评估理论提出了一种海水入侵综合治理效益评估方法,并开展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2002~2010年期间全市海水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步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9.9%, 累计经济效益达20017万元。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世界主要栽培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众多人口的主要食物,但根结线虫病危害给水稻种植带来严重挑战。其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 Mg)是引起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重要线虫病原之一,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和南非等主要稻田种植区,成为制约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因素。此外,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Mg种群结构呈由南向北扩展的趋势。本文综述了Mg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分布、致病机理、抗病种质资源及抗性基因鉴定和当前的防控措施。探讨了未来气候变暖可能影响Mg的发生与分布,今后加强我国稻田Mg发病实时监测对于该病害的绿色防控极为重要。充分利用全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新Mg抗性水稻资源、鉴定新抗性QTL/基因以及培育持久抗性的新品种是未来开展Mg绿色防控的主流方向;同时,探索Mg综合防控策略,将抗性水稻种质资源、生物防控技术和稻田栽培措施等进行组合运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水稻线虫病害的防控效果,以保障我国水稻产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王偲  窦明 《节水灌溉》2011,(7):50-53
近年来,河南省提出了构建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新的发展空间格局。由于当地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少、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现已成为制约中原城市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探讨了区域发展模式构建原则及总体思路的基础上,针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相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性信息素微胶囊最佳制备方法,并在室内条件下对微胶囊的缓释作用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反-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作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乳化变性淀粉-809、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明胶作为壁材,制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研究芯材和壁材不同比例等条件对微胶囊乳液粒径分布及包封率的影响,并进行室内缓释和野外迷向试验研究。【结果】制备微胶囊乳液的最佳壁材配方(质量比)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乳化变性淀粉-809:明胶:麦芽糊精:β-环糊精=5:15:0:3:2,最佳制备条件为:壁材与芯材质量比10:1,剪切速度10 000 r/min,剪切时间2 min,高压均质压力20 MPa,均质时间2 min;二次均质加入10 g液体石蜡,均质压力20 MPa,均质时间4 min。在30、40和50℃条件下进行室内缓释试验,91 d时仍可检测到性信息素残留,而室温下未微胶囊化的性信息素稀释液5 h后完全释放。野外迷向试验中,微胶囊乳液药效可以持续约80 d,用药量(性信息素)为45、75、120和75 g/hm<...  相似文献   
9.
白蚁、黏土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有较多研究关注高等白蚁(白蚁科)对黏土分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作用。一方面,黏土矿物是一些高等白蚁地理分布的限制性因素;另一方面,白蚁活动可以改变黏土矿物的分布和化学风化过程。在修筑蚁丘的过程中,高等白蚁将大量富含黏土的深层土搬运至地表,使得蚁丘更加坚固。同时,黏土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够维持蚁丘内部湿润、恒温的微生境,从而保障白蚁共生真菌的生长。这些黏土通过雨水冲刷重新进入地下,可促进土壤颗粒循环,提高蚁丘及周围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植被的生长和动物群落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在热带地区干旱和半干旱的环境中,富含黏土的白蚁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和对干旱的耐受性,从而延缓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白蚁丘中的黏土还被用作建筑材料和作物栽培基质,并广泛的被非洲地区的妇女(尤其是孕期妇女)取食。最近的研究表明,鼻白蚁科的低等白蚁与黏土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一些低等白蚁利用黏土修建泥线、泥被等生物结构,并搬运黏土以填充食物的缝隙和空洞。这些黏土不仅能提高食物湿度,促进低等白蚁取食木质纤维,还具有支撑食物的作用。此外,一些黏土矿物能引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