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饲料的制备用市售商品饲料原料鱼粉、豆粕、次粉、酵母粉、磷脂以及复合预混料配制成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 %乌贼膏、2 %乌贼膏加0 .1%桑普诱食剂、0 .2 %桑普诱食剂和0 .1%桑普诱食剂(配方组成见表1) ,制成粒径为4mm的颗粒饲料。将制成的4组试验饲料于冰柜中保存备用。表1 试验饲料配方组成 %鱼粉豆粕花生粕次粉酵母鱼油磷酸二氢钙磷脂胆碱预混料30 2 0 2 0 15552 0 .50 .521.2 试验鱼选择当年健康的牙鲆鱼种,平均体重为(5 0 .3±2 .4 ) g。用基础饲料喂10d待牙鲆适应环境后再开始分组试验,每组2 0尾,…  相似文献   
2.
浅谈鱼类的营养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由于摄食某些在生理上特别需要的元素不平衡,致使鱼类生长发育不正常,甚至发生病变、死亡,这一类的疾病统称为营养性疾病。饲料中的营养素或多或少,饲料成分变性或能量不足,皆可诱发鱼类营养性疾病。1营养缺乏症营养缺乏症是指鱼类在其饲料中的某种营养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需求时所患的疾病,通常鱼类摄人缺乏某种营养素的饲料后,一般最先观察到的症状为:生长缓慢,饲料转换率低,死亡率高,继而出现特异性症状。表1为几种鱼类的维生素缺乏症。1.l氨基酸缺乏症当鱼类缺乏氨基酸时,一般来说从鱼的外观形态上即可鉴别,鱼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饲料Vc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X用维生素C(Vc)含量为0~2500mg/kg的配合饲料连续投喂大菱鲆70d后,测定大菱鲆血液白细胞的总数、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Vc含量增加到250mg/kg,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进一步提高Vc含量,白细胞总数没有显著变化;血清溶菌酶活性在Vc含量为250mg/kg时最高,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添加Vc的各试验组的总补体活性明显地高于对照组,但是添加Vc的各组之间的总补体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别;Vc含量对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摄食促进剂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troductionMeasures to assure that all feed offered to animals in commercial operation is consumed and to reduceformulated feed waste pollution,have been considered as some of the most relevant for lowering productioncosts in aquaculture.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chemical stimulant in development of the crustacean lifecircle,it is logical to assume that by adding attractants to the feed,the animal would rapidly find potentialfeed and ingest it.Additionally,measures involving the incorpora…  相似文献   
5.
影响对虾生长的抗营养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萌青  徐明起 《饲料工业》1999,20(12):39-41
研究对虾配合饲料中的抗营养素:抗胰蛋白酶、棉酚、酸败油脂、黄曲霉毒素对对虾生长的影响。发现抗胰蛋白酶抑制对虾生长,以冷榨豆饼为蛋白源的饲料所喂对虾的增重率为84 % ,以热榨豆饼为蛋白源的饲料所喂对虾的增重率为103 % ;棉酚对对虾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以棉籽饼为蛋白源养虾其增重率与冷榨花生饼相似;将酸价为0 .2mg/g 、8 .0mg/g 、22.4mg/g 、31 .0mg/g 的鱼油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养虾,增重率依次为72.4 % 、57 .0% 、29.2 % 、27.5 % ,消化率依次为83 .1% 、59.6 % 、58 .0% 、53 .0 % ;黄曲霉毒素严重影响对虾生长,用含黄曲霉毒素B1472 ×10 9 、78 .7×10 9 的饲料养虾,其增重率仅为对照组的43.9% 、45 .4% ,而且消化率、成活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6.
含黄曲霉素饵料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黄曲霉素的花生饼养虾,黄曲霉素在饵料中的含量分别为472ppb、78.7ppb,对虾的增重率只有对照组的45.4%和43.9%,消化率为对照组的79.4%、83.2%,而且成活率降低,其对虾体内未检出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7.
固醇类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其种类很多,在动植物体内与油脂并存,是油溶性的,但不能被皂化.固醇类中的胆固醇,对人和动物的营养生理影响较大,颇为人们所瞩目.据说,甲壳类动物缺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手岛新一用放射示踪技术证实日本对虾不能合成胆固醇,养殖对虾饵料中如缺乏胆固醇,对虾即生长迟缓.金泽昭夫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Cr2O3为指示物,以70%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测定了初始体重为30±2.3 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对白鱼粉、血粉、虾糠、羽毛粉、双低菜粕、高筋粉和米糠中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鲈鱼对不同饲料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98.71%~41.84%.其中白鱼粉为98.7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鲈鱼对白鱼粉和米糠的蛋白表观消化率很高,均在98%以上,双低菜粕也较高,为86.86%,血粉、羽毛粉和高筋粉在62.94%~71.08 9,6之间,虾糠仅为45.01%,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鲈鱼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能量表现消化率为95.24%~65.54%,对白鱼粉和高筋粉在90%以上,对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和米糠的能量表观消化率在74%以上.进行70 d的饲养实验后,取鲈鱼肝脏和肠道组织制作切片.观察到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高筋粉和米糠对鲈鱼肝脏表现出肝损害所致的组织炎症反应、肝细胞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等病理特征.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组鲈鱼肠道皱襞出现顶端上皮细胞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9.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孵化后第3天(对照组)、延迟1 d(D1组)、延迟2 d(D2组)和延迟3d(D3组)投喂轮虫,探讨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水温21~22℃,盐度为31.00,试验周期为15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第3天进入混合营养期,从第4天开始加速生长,第5天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延迟投饵2 d,会使仔鱼的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投饵天数的延迟,仔鱼的存活率也随之降低.在仔鱼开口后4 d内,各组死亡率差异不大;开口后第6天(孵化后第8天),仔鱼死亡率呈现明显差异.在孵化后第10天,延迟投饵3 d的仔鱼几乎完全死亡.  相似文献   
10.
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0.35%、0.70%、1.05%、1.40%、1.75%苏氨酸,制成苏氨酸实际梯度为1.05%、1.35%、1.65%、2.00%、2.42%、2.65%的6组等能等氮饲料(44.67%粗蛋白质,21.65 k J/g总能),对初始体重为(333.93±6.60)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在海水浮式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了70 d的喂养实验,研究其对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结果显示,鲈鱼成活率在89.58%–95.83%之间,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P0.05),且在2.00%苏氨酸饲料组出现最大值,但随着苏氨酸水平的继续升高,SGR呈减小的趋势;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0%苏氨酸组的FE显著高于1.05%组及2.65%组(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沉积率(PP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于2.00%苏氨酸组出现最大值;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饲料中不同水平苏氨酸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鱼对饲料中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占饲料干重的1.84%、1.87%及1.83%,占饲料蛋白质的4.11%、4.18%及4.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