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7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热应激是养鸡业夏秋间影响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我国南方各省受害更大。热应激的危害性主要表现有:鸡的热休克造成鸡的死亡,气温在39℃4小时以上,鸡即可能中暑死亡;41℃3小时死亡,43℃2小时死亡[1];产蛋量下降,气温在25~30℃之间,每升高1℃,产蛋量下降15%,蛋重减轻03克/枚[2]。此外,鸡的薄壳蛋及破壳蛋增多等。据生产经验,同一鸡种及相似的饲养管理条件,在我国南方饲养的种鸡或蛋鸡,每羽母鸡比北方的少产蛋20~40枚。Kreager(1993)报道,在鸡舍温度266℃以上时…  相似文献   
2.
用已鉴定的广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G,C,Z和Q分别通过鸡胚传代进行致弱,在一定代次时分别接种敏感鸡作毒力测定试验.然后用已致弱的毒株在实验室进行攻击保护试验,最后取已致弱而且抗原性良好的毒株在广西各地鸡场进行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C株在传至40代时,G,Z和Q株分别传至20代时对鸡的毒性均已大大降低;免疫鸡用标准强毒株(M_(41))攻击,然后用病毒回收的技术来衡量其免疫力,结果各株经免疫两次后均有很好的保护率(60%~1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致弱株分别在南宁、柳州、容县、岑溪和博自5县市的11个鸡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的鸡有30群共103761羽,试验时分别对疫苗免疫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安全性和育成率进行观察和测算,结果表明,作者培育的IBV弱毒苗对鸡是安全的,使用C_(60)或C_(80)和G_(20)株先后两次免疫鸡,对IB有较好预防效果,这些弱毒株有希望成为供生产使用的疫苗。  相似文献   
3.
田间试验结果,0.1%氟虫腈粉剂和1%奋斗呐粉剂防治红火蚁,药后3~10天工蚁校正防效分别为78.32%~92.08%和65.84%~66.48%;药后10天,灭巢校正防效分别为92.07%和64.86%,0.1%氟虫腈粉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优于1%奋斗呐粉剂.  相似文献   
4.
林木白蚁在我国南方林区危害严重。目前,林木白蚁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残毒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威胁。利用生物防治以及生物源农药对林木白蚁进行防治具有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的特性,极具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生物防治以及生物源农药防治林木白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1986年某鸡场,分别饲养四批新汉雏鸡共3885只,4日龄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6、7、8日龄达死亡高峰,共死亡1281只,死亡率32.999。经剖检、组组学检查,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分析及饲养试验等,确诊为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病鸡肝稍肿大,淡黄色或灰白色,组织学病变为肝细胞急性坏死过程,胞浆内出现数个空泡,胞核稍增大,核质浓染,部分核溶解。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为300ppb。本文尚对广西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情况作了回顾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鸡多种肿瘤病快速鉴别诊断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鸡三种常见肿瘤病即马立克氏病 ( MD) ,淋巴白血病 ( LL)和网状内皮增生症( RE)快速鉴别诊断的研究。目前 ,本研究已初步确定了快速鉴定诊断办法的基本程序及 PCR反应条件 ,并且检测了从南宁、桂林等地 1 2个鸡场收集的肿瘤 /可疑肿瘤组织 59份 ,其中 MD阳性率为 91 .53%( 54/59) ,RE为 1 8.64% ( 1 1 /59) ,LL为 1 .69% ( 1 /59)。本研究首次证实 RE和 LL在广西的存在 ;结果还表明 ,该 PCR系统是敏感、特异和快速的。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林木白蚁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述林木白蚁的种类、危害、受害树种及危害特点,回顾国内外对林木白蚁的研究历史,剖析了目前国内林木白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线虫防治突背蔗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背蔗龟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是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蔗根和蔗茎基部,严重为害时造成整片植株干枯。广东省红旗华侨农场1980年种蔗面积14,200亩,为害面积达3,078亩,蔗苗平均枯心率为9.28%,降低糖份的甘蔗15,205吨,不能进糖厂的干枯蔗3,315吨,损失巨大。过去长期采用六.六.六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造成环境污染,蔗龟抗药性提高,甚至使甘蔗生长受到抑制。目前采用呋喃丹防治,效果虽好,但使用成本高。 1981年,我们试用昆虫寄生性线虫对突背蔗龟幼虫、预蛹、蛹和成虫进行室内毒杀及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1987~1992年六年间禽病室从全区各养禽场送检的部分病料中分离的83株细菌进行二十余种常用药物的抑菌试验。结果证实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痢特灵等抑菌效果则较差;不同的细菌种类,其耐药范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作者还对引起家禽致病菌中耐药株增多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中传播很快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1~3周龄时发生,病鸭蹲伏侧卧,眼半闭,两脚痉挛地踢动,头向后仰而死。死亡迅速、肝肿大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表面常有略呈红色的变色区,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