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用已鉴定的广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G,C,Z和Q分别通过鸡胚传代进行致弱,在一定代次时分别接种敏感鸡作毒力测定试验.然后用已致弱的毒株在实验室进行攻击保护试验,最后取已致弱而且抗原性良好的毒株在广西各地鸡场进行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C株在传至40代时,G,Z和Q株分别传至20代时对鸡的毒性均已大大降低;免疫鸡用标准强毒株(M_(41))攻击,然后用病毒回收的技术来衡量其免疫力,结果各株经免疫两次后均有很好的保护率(60%~1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致弱株分别在南宁、柳州、容县、岑溪和博自5县市的11个鸡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的鸡有30群共103761羽,试验时分别对疫苗免疫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安全性和育成率进行观察和测算,结果表明,作者培育的IBV弱毒苗对鸡是安全的,使用C_(60)或C_(80)和G_(20)株先后两次免疫鸡,对IB有较好预防效果,这些弱毒株有希望成为供生产使用的疫苗。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本厂肉用种鸡强制换羽前后的生产成绩进行了比较,并对每只出壳鸡的成本进行核算,评价肉用种鸡强制换羽延长产蛋期的利弊。一、数据资料的产生自1985年至1987年上半年,我厂先后对所饲养的海波罗种鸡进行了5批次的强制换羽延长种鸡产蛋期的工作,强制换羽鸡数达7093只。强制换羽是采用饥饿化学法(停水、停料、饲喂锌若干日),配合光照改变(利用自然光照),分别记录了不同开产季节的种鸡强制换羽前后的生产成绩,做了强制换羽种鸡的种蛋和(?)强制换羽种鸡的种蛋  相似文献   
3.
从广西13个鸡场,有呼吸道症状及尿石症的病鸡中分离出 C、G、Z、Q4株病毒。病毒经电镜观察,其大小在94~108nm 之间,囊膜外有特征性疏松排列的刺突。敏感鸡接种16~36小时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剖检病鸡时大多数鸡肾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各毒株接种鸡胚都能产生体儒胚;被56℃1小时灭活;在鸡胚中均能干扰鸡新城疫病毒 LaSota 株的生长。C_(19)株可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G_3不被 IUDR 所抑制,属 RNA 病毒;对乙醚敏感,证明属有囊膜病毒。从以上各项鉴定指标证明,所分离的4株病毒是引起鸡尿石症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据作者的经验,提出分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较为合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用18~20口龄鸡胚气管环培养物,以纤毛运动及上皮细胞变性脱落作为指示系统,恒量病毒和变量血清作中和试验,对广西分离的、能引起不同程度肾病变的4株 IBV 进行血清定型.终点滴度结果表明,其中 G 与 C 株属 Holte 血清型,而 Z 和 Q 株属Massachusetts 型。  相似文献   
5.
6.
从广西13个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史的鸡场采集病料,用9~10天龄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分离物经接种鸡胚的病变特征以及分离物的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复归易感鸡、病毒的耐热性试验、乙醚敏感试验、病毒的核酸类型鉴定,对新城疫病毒生长的干扰试验和鸡胚中试验共八项指标的检验,证实成功分离出4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别命名为C、G、Z和Q株)。在18~20天龄鸡胚气管环培养物上与六种标准的IBV血清型的阳性血清作病毒中和试验,结果确定C株和G株属Holte型,Z株和Q株属Mass型.各毒经株9~10天龄鸡胚传代培养20或80代,对易感鸡的毒力已很微弱。经实验室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一次免疫末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力,而二次疫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力。根据此结果在五县市、11个鸡场、30群共103 761羽不同品种鸡的田间试验,确定了用C80株或C60株作一免(5日龄)、G20株作二免(15日龄)的效果最好,显著优于未免疫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
鱼粉是肉鸡日粮中重要的动物性蛋白来源,其使用量通常为5~8%。但现在鱼粉的价格(含粗蛋白60%以上的进口鱼粉)由1986年上半年的每吨1 600元左右,上升到每吨4 000元左右,广西北海鱼粉(含粗蛋白50~53%)价格亦在每吨3 400元以上。使鱼粉的费用就占饲料成本的25~40%,还要花费国家大量外汇购进,且货源紧缺,其他动物性蛋白原料也很有限,往往给一些养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带来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九年以来,南宁市养鸡厂及与该厂挂钩的养鸡专业户饲养的11—55日龄的小童鸡,发生一种以瘫痪症为主的病鸡(以下简称瘫鸡),一般死亡率占饲养量的4—8%,最高达30%。病鸡运动失调,继而侧向倒地,头脚阵发性痉挛、抽畜、挣扎、最后死亡。大体病变主要为脑出血、肿胀、脑膜水肿,有部份病例出现坏死区。肠胃出血,肠粘膜发炎,肝有时有黄色坏死。组织学病理变化主要是小脑与大脑白质及颗粒细胞层,皮质及室管膜下有小圆或带状或不规则的软化区,细胞变性坏死。细菌和病毒分离均为阴性。这种“瘫鸡”经确诊为小鸡脑软化症(维生素E缺乏症)。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每公斤饲料20—25毫克,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1983年该病得到确诊,采取措施后,瘫鸡死亡率当年下降为0.43%,第二年为0.014%,瘫鸡在南宁市养鸡厂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