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基于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2000—2007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对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商住工业用地向新城区扩展,面积急剧膨胀,新增加的商住工业用地主要由未利用地和林地转化而来,林地通过新营造林和退耕还林得到恢复.②道路广场用地稳步增加.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林地和水域用地基本稳定.④未利用地可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8年、2007年Landsat5TM和2000年SPOT2影像。以Erdas和ArcGIS软件为主要工具,对重庆市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研究。首先提取重庆市的NDVI,在利用等密度模型将植被指数转化为植被覆盖度,并按照相关标准进一步划分为植被覆盖等级结构。其次从面积和植被覆盖景观格局指数中的区域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方面进行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最后提出了生态重庆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运用1 988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多源影像数据,在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的支持下,对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并对用地类型变化最大的城乡居住建设用地进行了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和城市形态的分型特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2007年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年增长率为6.58%;③城乡居住建设用地主要是有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三者占转移总量的84.53%;③重庆市城市分区建设用地重心向东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方向偏移,受歌乐山和南山地形制约明显,并且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2000-2007年闻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对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商住工业用地向新城区扩展,面积急剧膨胀,新增加的商住工业用地主要由来利用地和林地转化而来,林地通过新营造林和退耕还林得到恢复.②道路广场用地稳步增加.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林地和水域用地基本稳定.④未利用地可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