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TDCP的紫外光氧化高效降解方法。结果表明,紫外光光强对TDCP的降解有很大的影响。当TDCP初始浓度为10 mg/kg,紫外光光强为94.5×100μW/cm2,反应时间为60 min,加入H2O2浓度为5.00 mmol/L,溶液起始pH为7时,TDCP的TOC去除率为93.69%,有机氯、有机磷完全转化为Cl-和PO43-;UV/H2O2体系能有效的降解TDCP。  相似文献   
2.
从3个方面分析了植物在逆境状况下对来自自然界各方面冲击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以配制的活性艳蓝P-3R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复合氧化法O3/H2O2降解染料活性艳蓝P-3R的效果,并分析了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H2O2投加方式、pH值等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3/H2O2比单独O3反应的效果要好;反应时间越长,脱色率和TOC去除率也越大;H2O2投加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很大,存在一个最佳投加量;总量相同的H2O2一次投加优于多次投加;pH值越大,去除率也越大;Na2CO3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O3/H2O2氧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叶面肥对苎麻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适合苎麻施用的叶面肥。[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叶面肥在不同时间、不同土壤喷施对苎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喷施腐植酸类叶面肥可显著提高苎麻的可溶性糖、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试验地点来看,新屋杨苎麻各参数的增幅相对较少,而牛角畈的增幅较大。从叶面肥的品种来看,丰收素施用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施用腐植酸类叶面肥能够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从而有效地利用深层土壤的养分与水分,能够促进作物茎叶生长,显著增加苎麻产量,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农民收入。[结论]叶面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甲酸、乙酸体系分离苎麻麻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系统分离苎麻麻骨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并对此进行开发利用,采用甲酸-乙酸体系对苎麻麻骨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提取分离,探讨了甲酸乙酸水配比、固液比和温度对纤维素和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分离的纤维素进行了红外分析和部分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甲酸/乙酸/水(45/35/20),固液比为1/20(g/mL),提取温度100℃,在此条件下,纤维素得率为66.54%,木质素提取率为35.1%。提取分离的纤维素中重金属Pb的含量为0。本研究结果为苎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他植物生物质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苎麻的生物脱胶,本研究对苎麻脱胶菌株HY11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以诱变菌株的果胶酶活性为筛选指标,筛选出脱胶菌株HY11-73,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Y11-73果胶酶产量高于出发菌HY11 123.3%,生长速度提高了42.86%;诱变菌HY11-73对苎麻具有较好的脱胶效果,3 d可以完成脱胶,苎麻的失重率为34.04%;脱胶后纤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HY11-73除水溶物含量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出发菌HY11.  相似文献   
7.
苎麻骨纤维餐具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苎麻骨纤维餐具的降解规律,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其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生物降解率为考察指标,分析活性污泥对于聚丙烯(PP)、滤纸、苎麻骨纤维餐具、纸浆模塑餐具和塑料淀粉餐具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降解期间(28天),滤纸降解速度最快,纸浆模塑餐具次之,苎麻骨纤维餐具降解程度低于纸制,生物降解率达到60.59%。而聚丙烯餐具和塑料淀粉餐具基本不降解。增加降解物的表面积和提高活性污泥与降解物的比值,有利于苎麻骨纤维餐具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水力驱动生物转笼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成熟一种新型生物膜工艺——水力驱动生物转笼,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该工艺间歇式运行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力驱动生物转笼具有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功能。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进水(0.2 h)→反应(5.1 h)→沉淀(0.5 h)→排水(0.2 h)的运行周期条件下,转笼转速控制0.5 r/min时,反应器容积负荷可达1.03~1.48 kg COD/(m~3·d);此时,COD、SS、NH_3-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84.6%,73.2%.72.4%,68.4%.平均出水分别为34.9 mg/L,12.2 mg/L,9.8 mg/L,13.6 mg/L,0.56 mg/L。  相似文献   
9.
miRN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苎麻纤维伸长期和胞壁加厚、端壁溶合期的中苎1号苎麻韧皮组织为材料的miRNA芯片中筛选出3个差异表达的miRNAs:miRl450、miRl56h和miRl72bl。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3个差异表达miRNAs在4个苎麻纤维发育时期(苎麻纤维分生期,纤维伸长期,胞壁加厚端壁融合期和纤维成熟期)的韧皮组织以及花、叶、根和地下茎等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miRNA在苎麻纤维伸长期和胞壁加厚端壁融合期的表达量均为差异表达,进一步验证了芯片结果,其中mi1450在纤维成熟期表达量最高,在纤维伸长期的表达量最低;mi156h在花、地下茎、根和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4个苎麻纤维发育时期;mi172bl在纤维分生期的表达量最高,在花中的表达量最低。本研究建立了苎麻miRNA的茎环RT.PCR检测体系,为进一步研究miRNA在苎麻纤维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氟硅掺杂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钛酸正丁酯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氟硅掺杂的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比较了氟掺杂、硅掺杂和氟硅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对光照条件下氟硅掺杂的TiO2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硅掺杂的TiO2比锐钛型的TiO2(P25)以及氟、硅单一掺杂的TiO2的光催化性能要高。当氟硅掺杂的TiO2催化剂的用量为1 g/L、pH=7、无极紫外灯为2个、曝气强度为40 L/min、反应时间为30 min时,50 mg/L的活性艳蓝KN-R废水的脱色率达到了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