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是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勐腊并殖吸虫成虫体棘、口、腹吸盘.为鉴别其虫种提供资料。方法为直接从人工感染的猫体内解剖取出勐腊并殖吸虫成虫,用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后,乙醇脱水,离子溅射仪镀金,JSM-8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云南西双版纳瑶瓦区阿括拿青(阿括拿青)虫体的体棘均为丛生型皮棘。新回宽寨老熊青(老熊青)虫体体棘在腹吸盘上方以单棘为主,偶见双棘。腹吸盘下方,为单双棘混合存在。结论认为从SEM形态观察发现勐腊两个不同点采集的勐腊并殖吸虫形态上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猪囊尾蚴病目前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本实验探讨猕猴能否寄生猪囊尾蚴及其在猴体内的寄生数量、分布部位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囊虫患者提供参考,为人畜囊虫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极宝贵的活体材料。分别给6只雄性猕猴人工定量(镜下计卵)接种猪带绦虫孕卵节片。生前用皮试酶标法检查,死后解剖,统计囊虫在不同解剖部位的寄生数目,并对部分猴用 MRI 对照检查脑部囊虫寄生部位与数目。人工感染猪带绦虫孕节的6只猕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存活期有所不同(79~1299d).  相似文献   
3.
据现有资料报道,我国旋毛虫病人群暴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西南片(包括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区),中原片(包括河南、湖北等地区)及东北片(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这三个片的旋毛虫病除了流行程度不同外,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采集的旋毛虫其病原生物学特性不尽一致,为了给我国旋毛虫种株分类研究提供基线资料,我们对上述三个片四地区(云南、湖北、河南、黑龙江)的旋毛虫进行了部分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猫感染斯氏肺吸虫囊蚴后,虫体是否具有排卵规律性,以便为肺吸虫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疗效考核,实验环境灭卵等方面提供参考。用改良Kato法对猫感染斯氏肺吸虫(P.s)后定期查粪便达6个月,观察不同时间的排卵量。结果。4只感染斯氏肺吸虫猫分别于感染后第57天和第58天.在粪便中开始查到排出的P.s虫卵。用改良Kato法获得定时定量的EPG数据。结论认为Paragonimus skrjabini虫卵具有排卵高峰期,第1个高峰出现在感染后第4个月左右。第2个排卵高峰出现在感染后第5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5.
6.
寄生虫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的调查,我国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高达62.6%。近10年来,防治规划外人体较为罕见的寄生虫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一些临床医师对动物寄生虫不熟悉和接触罕见寄生虫病也较少,故临床上误诊病例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已经报道的6种动物寄生虫侵入人体所致的误诊病例进行剖析,为同道正确诊断寄生虫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畜牧兽医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更有效开展,我们编制了本系统.数据库内容是1985~1995年历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及论文摘要集。文献的分类和检索词的标引都采用关键词形式,每篇有2个分类词3个关键词,以题录形式入库,可带30字的简要说明。本系统检索分为:寄生虫常规分类(吸虫、绦虫、线虫、昆虫、原虫)和学科分类(流行病学、媒介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学、药理学、药理化学、治疗学、生物化学和其他)。系统软件包运行的硬件环境是386以上微机,内存4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云南河口县查见褐家鼠肝脏感染链尾蚴。链尾蚴囊呈圆形,乳白色,直径在4—6mm不等,分布在鼠肝右叶中间或边缘。链尾蚴长约14mm,头节顶突上有两圈透明的小钩36只,头节内有四个吸盘,链体尾部有囊。组织形态学观察确定了褐家鼠肝中链尾蚴,描述了链尾蚴和包囊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氨基苯脒类化合物(代号9856)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氨基苯脒类化合物9856分为3个药物剂量组10 mg/kg、20 mg/kg和30 mg/kg给感染旋毛虫的实验小鼠喂药,观察药物对小鼠体内旋毛虫的4个不同发育期的作用。结果化合物9856 3个剂量组对肠道脱囊期幼虫的减虫率均为100%;对肠道内成虫期,3组的减虫率分别为76%,91.9%和97.4%;对移行期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5.5%,74.8%和92.3%;对肌肉内成囊期幼虫的减虫率为53.2%,61.5%和87.8%。结论化合物9856对旋毛虫4个发育期都有显著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