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紫花苜蓿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裴宗平  孙干  王瑜  苏雪鹏 《北方园艺》2016,(13):172-177
为调查山西省大同矿区紫花苜蓿草地中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根际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于2014年10月采集浑源县、南郊区、大同县、矿区4块样地中不同深度的紫花苜蓿根茎和根际土壤,并分析了紫花苜蓿的菌根侵染率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4块样地中紫花苜蓿根部菌根侵染率均在70%以上;除大同县规律不明显以外,其它3块样地中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均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分析总相关性得知,菌根侵染率与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和总球囊霉素(TEG)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TEG和EEG均与菌根侵染率、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分析同土层各因素的相关性则发现,只有在20~30cm土层,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与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EEG有显著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说明,大同地区丛枝菌根真菌与紫花苜蓿可以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菌根真菌对土壤营养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20~30cm土层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接种菌剂,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紫花苜蓿生长状况与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时,接种AM真菌的植株体内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糖含量显著增加,细胞膜通透性、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的活性明显下降;说明接种AM真菌可促进植物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降低超氧自由基的产生,减缓水分胁迫对植物带来的伤害,促使植物更好地适应矿区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3.
孙干  裴宗平  涂永成  孔静  张鑫 《北方园艺》2015,(15):166-170
以牛羊粪和小麦秸秆为试材,其中添加自行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购自市面的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堆肥处理条件下堆体温度、pH值、电导率、含水率、胡敏酸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C/N和种子发芽率等堆肥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研和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均能延长堆肥的高温期,且前者堆肥温度最高。在整个堆肥过程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的2个处理含水率均低于CK处理,说明二者提前进入腐熟阶段。2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促进了堆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腐殖质的生成,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全氮含量。综合评价,自研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效果优于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4.
以60 cm高的油松幼苗为试验树种,在山西省忻州市窑矿某废弃煤矸石山进行野外栽种试验。选择保水剂、有机肥、植物生长调节剂(GGR)、菌根剂作为抗旱材料,设计8种不同的抗旱技术组合,研究各抗旱技术组合下油松叶片相对水含量、叶片水分饱和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油松存活率以及油松株高生长量等指标;对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再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8种技术组合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种技术组合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8#2#3#4#5#6#7#1#;即自然条件下,8#-保水剂+GGR+菌根+有机肥抗旱技术组合的抗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黑水河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时空分布特征与最适生境,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2019年3月、2019年5月和2019年8月调查了黑水河中下游流域23个点位的红尾副鳅资源现状和相关环境因子,使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筛选影响资源密度(CPUE)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确定最适条件范围。结果显示,海拔、月份、温度和流速对红尾副鳅的CPUE均有极显著影响,溶解氧对红尾副鳅的CPUE有显著影响,且海拔的偏差解释率最高为33.7%,其次是月份(32.8%),环境因子中溶解氧的偏差解释率最高,为12.5%。黑水河红尾副鳅CPUE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黑水河红尾副鳅CPUE的变化具有波动性,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在3月和5月,红尾副鳅CPUE较高,在5―10月,CPUE逐渐下降。影响红尾副鳅CPUE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流速和溶解氧。GAM模型中,水温和流速与红尾副鳅CPUE具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溶解氧与红尾副鳅CPUE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在11.7~25.9℃,随着水温的上升,红尾副鳅CPUE呈先下降后有短暂上升后又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金沙江下游干流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6月和10月对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水富段因梯级电站蓄水产生的三类不同水体(自然河流型、过渡型、类湖泊型)开展浮游植物与水环境调查,结果显示:2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3属74种,主要以硅藻(47.30%)、绿藻(33.78%)和隐藻(6.76%)为主;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3.9×104~105×104个/L,其中6月平均密度(54.92×104个/L)高于10月(27.22×104个/L),自然河流型水体平均密度低于其它两种类型水体。硅藻在自然河流型水体为绝对优势种,在过渡型水体和类湖泊型水体中其优势度降低,而蓝藻和绿藻优势度增加,但三种水体中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平均优势度最大。各优势种6月生态位宽度Bi和生态位重叠ΔSOij分别为0.13~0.77和1.04~38.46,10月分别为0.10~0.80和3.55~39.48,和10月份相比,6月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Bi较高,而优势种间生态位重叠ΔSOij数值较低,表明6月各优势种种间竞争态势相对均衡,群落状态相对稳定。Shannon-Wiener指数(H'')、Marglef指数(D)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分别为1.99~2.69、2.56~5.88和0.50~0.78,总体表现为6月>10月,自然河流型水体>过渡型水体>类湖泊型水体,各江段水体处于α-β中污染状态。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分析(Canonical Analysis)结果表明:透明度、流速、水温、溶解氧、总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且不同优势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所不同。研究可为金沙江下游梯级库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