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20例剖腹产术采用硬膜外小剂量一点双向注药法麻醉,结果表明本法在镇痛及肌肉松弛均满意的前提下,术中并发低血压减少。本法在本专业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人围手术期血清锌、铜、铁、镁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ASA1~2级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麻醉手术期间及手术后1周内血清锌、铜、铁、镁的变化。结果;血清锌在术毕时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第1、2天进一步下降(P〈0.001),第3天所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铁于术中开始下降,术后第1天降至最低值9P  相似文献   
3.
急性腰扭伤既往常用普鲁卡因和醋酸泼尼松复合液痛点注射,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诸多缺点。为此作者采用布比卡因、地塞米松复合液行痛点注射,治疗急性腰扭伤2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5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6~7...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例功能性后腹膜副神经节瘤手术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提出应特别注意的是:(1)术前准备与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例男、4岁、体重14公斤,用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出现疹块、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及呼吸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靶控输注法静脉全麻对颅内肿瘤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异丙酚+芬太尼靶控输注,测量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切皮(T4)、切开硬脑膜时(T5)及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记录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的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F组的MAP和HR在T3、T4和T5时点显著升高(P〈0.01或0.05),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比芬太尼可更好地维持颅内肿瘤切除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更迅速。  相似文献   
7.
连续硬脊膜外细针细导管的临床应用,自1979年上海中山医院报道以来,已在国内一些单位推广。我院1985年5月起应用该法于临床麻醉,现将应用情况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80例老年人脑出血手术的麻醉体会姚业兴,陈书荣(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湛江524001)我院自1985年2月至1993年8月,共施行80例老年人脑出血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这类病人病情急重,合并症多,又无充裕时间进行术前准备,病死率高。麻醉处理上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施行老年人急腹症手术250例,药选1.6%利多卡因+0.2%地卡因或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胸部手术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42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GEA)组和全麻(GA)组,每组21例,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h、术毕、术后1d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C-反应蛋白、皮质醇的水平。结果:GEA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和血清皮质醇,术中、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G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血浆肾上腺素,术中、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硬膜外腔阻滞可以减轻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