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由8个白杨派基因型和5个青杨派基因型所组成的13个青白杨派间杂交组合进行胚珠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交要明显好于单交;培养基对胚珠培养影响不大,较合适的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1+NAA 1.0 mg.L-1;基因型TB03做母本培养效果优于TB04;随着授粉时间延长,胚珠萌发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王贤  周涤  王巍伟  熊敏  卫尊征 《北方园艺》2011,(18):107-109
以东方系百合索蚌(Sorbonne)和O/T系百合黄天霸(Manissa)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控温埋片方法,通过对鳞片进行不同激素处理和变温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小鳞茎产生的数量、鲜重、直径、根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索蚌鳞片繁殖的最佳条件为:IBA 200 mg/L浸泡鳞片30 min,置23℃条件下12 w;黄天霸鳞片繁殖的最佳条件为:先将鳞片置于23℃条件下8 w,然后移置5℃条件下6 w.  相似文献   
3.
4.
贮藏温度对彩色马蹄莲块茎糖类代谢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的Black Magic为试材,研究其块茎经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块茎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后期植株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淀粉降解越快;各温度处理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9、12、15℃下,贮藏第28天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12℃、15℃贮藏第56天淀粉酶活性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上升到较高水平,总可溶性糖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此阶段块茎萌芽率快速提高,萌芽伸长明显;块茎栽植后株高迅速增高、开花较多。贮藏第56天块茎休眠的打破、萌发与糖类物质变化密切相关。在本试验中,短期贮藏(56 d)以12℃为宜,长期贮藏(112 d)以12℃贮藏56 d再降低至6℃最佳。  相似文献   
5.
均匀设计优化杨属的SRAP—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影响杨属SRAP-PCR体系的MgCl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和模板浓度等因素分别进行了U16(45)和U12(35)两轮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杨属的SRAP-PCR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MgCl23.5mmol/L、dNTPs0.20mmol/L、引物0.44μmol/L、TaqDNA聚合酶1.50U、模板浓度28ng/L为最适条件。在此基础上又对退火温度进行了摸索,结果发现,扩增结果对退火温度变化不敏感。最后运用优化体系对杨属3派10个种共16个单株的DNA进行扩增验证,结果获得的DNA条带清晰,多态性比较丰富。说明这一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可用于杨属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5个种源的小叶杨为材料,分别对17个表型及生理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47.11%,种源内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小叶杨群体各性状变异呈梯度变化规律,高海拔的种源表现为苗高、叶大,而低海拔的种源表现则相反;利用种源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显示,5个小叶杨种源可以划分为3类。研究结果将为天然小叶杨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纹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白纹草(Chorophytum bichetii)种苗质量和繁殖效率,以其顶芽或茎段为外植体材料,比较不同实验时间外植体的灭菌效果,筛选诱导丛生芽和继代繁殖的最佳激素配比,建立白纹草离体快繁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3月取材,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最好,顶芽和嫩茎段的灭菌率分别为74.7%和82.7%;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 2 mg/L+ IBA 0.2 mg/L为最佳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以 6-BA 2 mg/L+ KT 0.2 mg/L为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5.1;使用较高浓度6-BA时会发生较严重的玻璃化现象。以1/2MS+ NAA 0.1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100%;根长0.5 cm左右时最适宜移栽。用泥炭和珍珠岩按2:1混合的基质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9%以上,并且种苗健壮。在保证繁殖系数前提下尽量降低细胞分裂素浓度,并在继代中不断进行筛选剔除变异株。该技术体系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熊敏  卫尊征  王贤  周涤 《园艺学报》2015,42(10):2099-2100
彩色马蹄莲‘京彩粉韵’是以美国盆花品种‘紫玉’为母本,新西兰盆花切花两用品种‘Pot of Gold’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佛焰苞粉色,长8.2 cm,宽5.3 cm,具有深紫色喉斑。叶片卵形,深绿色,且无斑点。一般周长14~16 cm的种球可开花3支。具有开花早、长势好、适应性较强等优点,作为盆花和切花品质高,非常适宜于北京地区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9.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品种‘Black Magic’为试材,在6、9、12、15℃贮藏0、28、56、84、112 d条件下,研究其块茎的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以及4种酶的活性变化均呈现出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贮藏温度越高,块茎内POD、SOD和CAT酶活性下降越明显;这3种酶活.性与块茎萌芽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白、青杨派间杂交幼胚培养及杂种子代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且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幼胚培养的萌发率也相应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SSR标记技术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共采用120对杨树特异的SSR引物对杂交亲本毛新杨和小叶杨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得到了25对在双亲间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其中的两对进行了杂交子代的SS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均显示出双亲间的杂种类型谱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证明白、 青杨派间的杂交可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