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M-CSF转化玉米自交系B73、J7-3及杂交种B73×A188幼胚,获得了B73、B73×A188的潮霉素抗性植株,经PCR、PCR-Southern blotting检测,外源基因均已转入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选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自交系是玉米杂交育种的基础,只有培育出优良的自交系,才能组配出色的杂交种.目前,我国玉米杂交育种处于“爬坡”状况,鉴此,如何尽快培育出新的优良自交系,更具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一、起点要高,目标要新(一)“三高一多”自交系的选育90年代玉米自交系的选育目标不仅要把配合力、抗病性、抗倒性作为主攻方向,而且要重视对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株高、熟期等)的选育.据此,北京农业大学戴景瑞提出的“三高一多”即高配合力、高自身繁殖力、高抗逆力和多优点的玉米自交系选育目标更具代表性.就配合力而言,要求北方高  相似文献   
4.
LFY基因是控制拟南芥花分生组织特异性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引起延迟开花和叶片形态变化。本试验以相同核背景(Y53)下穗上叶片数14叶和4叶的材料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4条ZFL1基因目的片段。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和测序,将测序片段进行拼接。通过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与Y53(4L)相比较,Y53(14L)在外显子3有一段13 bp的重复序列,造成ORF的改变,进而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据此,初步认为多叶玉米ZFL1基因在外显子区域发生突变造成表达产物-转录因子结合靶基因的功能性失活,使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延迟,从而引起玉米穗上叶片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玉米雄性不育性的研究——Ⅰ.利用恢复系创造新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群、C群和S群等玉米雄性不育系是利用自然变异选得的.国内选育的不育系比较稳定的有双_(26)、辽二型.利用杂交方法也选获一些不育系,如唐徐型、F型和G型.而利用恢复系所提供的细胞质创造新型不育系未见报道.由于玉米属仅有玉米一个独种,借助远缘胞质选育不育系难以奏效.鉴此情况,从1970年开始,笔者曾用不同地理来源的自交系相互杂交,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恢复系与恢复系杂交等方式来选育不育系,但未见成效.历经数年摸索,探明利用恢复系的细胞质可以创造新型不育系,是一条选育新不育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褐色叶中脉突变体在青贮玉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褐色叶中脉(brownmidrib,BMR)突变体的发现、作用、饲用效果和育种利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为加快其在青贮玉米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66个玉米自交系以及抗黄曲霉菌的自交系RA与感黄曲霉菌的自交系M5P杂交获得的79个F2:3家系进行黄曲霉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接种后的发病级别不同,在166个自交系中发病级别最高的达到10级,而最低的级别为2.4级,绝大部分自交系发病级别较高,基因型不同的材料对黄曲霉菌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在79个F2:3群体中,抗性较强(1~3级)的家系只有2个;有7个家系基本不存在任何抗性(8~10级);51个家系的抗性较弱(5~8级);20个家系的抗性水平中等(3~5级),整个群体抗性水平接近正态分布,这表明通过开展抗性育种工作可提高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高的茎秆糖含量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品质和适口性,本研究以YXD053和98A-04两个高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母本,Y6-1低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自交、杂交及回交产生2个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F2、BC1和BC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6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探明控制玉米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糖含量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YXD053×Y6-1及98A-04×Y6-1两个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3.50%和52.6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96%和17.31%,总遗传率分别为61.46%和69.94%,显性度(h/d)均小于1。茎秆糖含量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且主基因又以加性效应为主,但环境因素对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育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89个玉米自交系作试验材料,用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对其籽粒进行接种,根据籽粒的发病情况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各自交系对黄曲霉菌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在现有的品种资源中,抗黄曲霉菌的种质很少,在89个自交系中,仅7734自交系表现有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不育化新品种苏玉12号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不育化育种自1970年T型不育胞质专性感染小斑病菌T小种而被迫停用后,走向了低谷。为此我们开展了新不育细胞质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恢复系细胞质采取核置换方法于1984年育成了新型的YⅡ-Ⅰ型玉米雄性不育系。经鉴定表明: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