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分析了泰顺茶区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并提出了茶叶无公害化生产的病虫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萱草愈伤组织仅生长增大并未分化出芽的问题,提高其繁殖系数,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IBA为外源激素,对选育的JH2-2萱草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接种培养,并对不同颜色的愈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培养的第6天开始有小绿芽自愈伤组织上分化而出,第21天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最大值,同时部分愈伤组织出现玻璃化,且后续没有分化发芽迹象。外源激素6-BA比IBA对萱草愈伤组织的分化影响更大。适合萱草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的培养基比例组合为:MS+蔗糖30 g·L-1+琼脂6 g·L-1+6-BA 1.0 mg·L-1+IBA 0.2 mg·L-1,pH值为6.5,分化率达100%。对不同颜色的萱草愈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其中一种为胚性愈伤组织,外形呈球形颗粒状,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核染色较深;另一种为非胚性愈伤组织,外形松软粗糙无固定形状,细胞大小不均匀且无固定形状,细胞核不明显。在萱草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接种乳白色和绿色的活性高的愈伤组织,对于提高萱草的分...  相似文献   
3.
萱草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为了探明36个萱草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36个萱草品种进行了EST-SSR分子标记检测,利用11对多态性良好的引物对36份供试萱草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11对引物共获得40个多态性位点,样本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8个,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7,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2;以遗传距离矩阵为分析对象,36个萱草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5~0.70,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法聚类结果显示,遗传距离0.48为阈值时,36种萱草品种分为2个大类,遗传距离0.414为阈值时,可进一步将第1大类分为4个亚类。综上,供试的36个萱草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为丰富的遗传背景,为今后培养萱草优良新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乡村治理建设模式的探索经历了多个阶段,虽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政策侧重点存在差异,但从政策内容的演变过程来看,存在“多方参与共治”的发展趋势。S村在历史契机和各方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了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社、村民主体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治理逻辑是乡村精英通过合作社来激发和凝聚乡村的内生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社会资本的积累。这些社会资本一经产生便直接再投入到整个治理过程中去,促进村庄治理,形成循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合作社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