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从100个奶牛场环境及脓汁样品中分离、鉴定了9株奶牛源耐氟苯尼考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提取质粒DNA和基因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exA,以质粒DNA为模板的PCR分别扩增出了1 446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的PCR未扩增出该目的片段。将该目的片段克隆到pET-32(a)载体上,成功构建了pET-fexA质粒载体,将质粒载体转入BL21中,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构建的pET-fexA/BL21基因工程菌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高度耐药。同时,fexA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性显著高于质控菌株,说明fexA基因贡献细菌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交叉耐药。成功构建了一个基因背景清楚且对氟苯尼考耐药的细菌模型,排除了细菌中其他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或泵出蛋白对fexA基因贡献细菌耐药的影响,为fexA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坏死梭杆菌QL03株绵羊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免疫保护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死梭杆菌是奶牛腐蹄病的重要致病菌。用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以不同浓度菌量感染绵羊蹄部,通过观察绵羊蹄部感染情况、病理变化和动物回归试验,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绵羊感染模型。并通过绵羊免疫保护性试验验证了绵羊作为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坏死梭杆菌有效的疫苗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及其组方对小鼠维生素A急性中毒早期的治疗效果,为动物维生素A急性中毒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促进伴侣动物医疗的健康发展.[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A(按1500 mg/kg计)建立维生素A中毒致骨骼发育不良综合症小鼠模型,4周后采集血液测定生化指标.将维生素A急性中毒小鼠随机分成6组(T1~T6)进行治疗:T1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T2组为10.0 mL/kg赶黄草水粗提物;T3组为1.0 mL/kg波棱瓜子粗提油;T4组为5.0 mL/kg赶黄草水粗提物+0.5 mL/kg波棱瓜子粗提油;T5组为5.0 mL/kg赶黄草水粗提物+0.5 mL/kg波棱瓜子粗提油+1.0 g/kg黄芪多糖;T6组为阳性对照,安宫牛黄丸(1/3粒,约1 g).各给药处理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 d.在开始给药的第2、4、6和8 d分别采集小鼠静脉血制备血清,用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和甲状旁腺素(PTH)等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除T1组外,各给药处理组维生素A急性中毒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ALT、AST和ALP活性及Ca和P含量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PTH含量则呈上升趋势.综合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可确定T5组的小鼠维生素A急性中毒治疗效果最佳,至给药第8 d,维生素A急性中毒小鼠血清ALT活性降至3.78 ng/mL,AST活性降至628.14 pg/mL,ALP活性降至2.35 ng/mL,Ca含量降至3.29 mmol/L,P含量降至1.62 mmol/L,而PTH含量升高到337.95 pg/mL.[结论]赶黄草水粗提物和波棱瓜子粗提油均能有效治疗小鼠维生素A急性中毒,两者联用效果更佳,尤其是与黄芪多糖配伍组合,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修复肝功能及骨组织损伤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细菌计数法对四个牛场奶牛乳头药浴前、后的细菌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B、C三个牛场乳头药浴前与药浴后的细菌总数差异极显著(P<0.05),D牛场乳头药浴前与药浴后的细菌总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A~C场奶牛乳头药浴剂效果较好,D场效果欠佳。此外,对培养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结果显示主要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文献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一次性检测多个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用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作为受试生物,根据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Sul1和dfrA1设计一对引物进行二重PCR检测。结果发现:本方法能有效检测出大肠杆菌Sul1和dfrA1两种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检出限为4.5 cfu/μL,对于Sul1和dfrA1两种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具有较强的检出特异性。此方法对检测大肠杆菌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8.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E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多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2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设计了3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首次扩增出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2基因区637 bp的片段序列,经pMD18-T载体连接后克隆、测序,并与已发表的NADL、Osloss、Oregon C24V等毒株E2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进化树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2基因无插入或缺失,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与其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较低,最高仅为68.8%,推导氨基酸序列为68.4%。较低的同源性表明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存在较大的基因突变或者可能还具有独立的衍化来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