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瘤胃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价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的第一个腔室,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相互作用将木质纤维素植物生物降解为易于代谢的化合物。瘤胃也是目前自然界公认的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和利用的天然反应器,其真菌和细菌可分泌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和化学用品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因此,本研究在瘤胃内木质纤维降解的微生物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为乙醇、生物化学(有机酸)及沼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瘤胃微生物和瘤胃酶在木质纤维素价值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常稳定的瘤胃微生物区系是反刍动物瘤胃健康的重要指标,且在瘤胃结构形态发育、微生物定植模式、免疫功能调节及抵御外源致病因子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新生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组成相对单一,但随着早期瘤胃发育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群落相继开始定植并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此时的营养干预可能会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组合并产生持久影响,这为进一步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提供了更好的长期策略。本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早期营养干预对瘤胃微生态系统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探索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形态及功能发育、寻找影响早期瘤胃微生物群落定植的因素及最佳调控“窗口期”的选择,并对宿主与微生物群落间的免疫互作进行简要剖析,以期为通过早期营养干预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来应对全球畜牧业挑战,并为提高秸秆纤维利用率及抑制甲烷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天祝金强河高寒地区5种灌木中的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木品种其酚类物质的含量不同。藏沙棘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的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灌木,分别高达69.67,63.34和42.45 g/kg,而其简单酚的干物质含量最低,仅为4.27 g/kg。窄叶鲜卑木的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与其他灌木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单宁和简单酚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4,P<0.01),与缩合单宁的相关系数为r=0.82(P<0.05),而简单酚与缩合单宁含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对欧拉型藏羊羔羊肌内脂肪与解偶联蛋白(UCP3)基因表达的关系,试验选取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肌内脂肪和UCP3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组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肌肉中UCP3基因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肌肉中UCP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肌肉中UCP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也不显著P0.05)。欧拉型藏羊羔羊背最长肌中UCP3基因表达量与其肌肉中肌内脂肪(IMF)的含量呈负相关(r=-0.326,P=0.368),股二头肌肌肉中UCP3基因表达量与其肌肉中IMF的含量呈负相关(r=-0.312,P=0.269)。说明UCP3基因可作为与胴体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城乡交错带耕地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理顺用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是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探讨了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模式、潜力分析、等级划分以及效益分析等,为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城乡交错带耕地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理顺用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是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探讨了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模式、潜力分析、等级划分以及效益分析等,为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单宁酸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yringe体外培养体系研究了单宁酸(TA)对绵羊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TA添加量分别为4、6、8和10 mg,每个处理3个重复,同时设一个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 h后,各处理组的体外产气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4%、5.0%、10.1%和13.2%;试验组的甲烷产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且氨氮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7%、19.6%、16.7%和25.1%,而微生物蛋白的产量却显著升高(P<0.05)。在以黑麦草为底物的Syringe系统中,TA的适宜添加量为6~10 mg,即0.2~0.4 mg/mL瘤胃液,说明TA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系统中瘤胃甲烷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形最为复杂的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极端的环境气候特征——高寒、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历经数百万年,高原土著动物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低氧适应策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高原土著动物不仅在生理、生化、形态学及行为上获得稳定的高原低氧适应能力,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调节机制。近一个世纪以来,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形态方面,近期随着基因组数据的不断更新,利用分子技术探索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全面解析高原动物为何能够良好的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可结合已报道的相关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全面、系统地解析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原理,为培育耐低温、低氧及强紫外辐射的动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高原性疾病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以青藏高原特有的低氧、低温和强紫外辐射为线索,并结合相关微生物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几十年关于高原土著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鼠兔属(Ochotona)动物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型实验动物。从鼠兔分类及分布、国内外人工饲养和繁育、饲养环境、营养需求、繁殖、微生物和寄生虫以及解剖7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鼠兔未来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甘南玛曲夏季牧场欧拉型藏羊牧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南玛曲夏季牧场草地状况对欧拉型藏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根据草地植被特征,通过野外调查了解甘南玛曲夏季牧场的草地状况,并采用跟踪观测的方法对欧拉型藏羊的牧食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夏季草场的昼采食时间最长(约450 min),游走时间较长(约80 min);反刍和站立时间基本相近,分别为32 min和28 min;夏季牧场白天的卧息时间非常少,约8 min。采食时间与地上生物量和牧草盖度成正相关(r=0.782, 0.902; P>0.05);昼反刍时间与牧草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r=0.995; P<0.01);昼卧息时间与地上生物量成极显著负相关(r=-0.9994; P<0.01);昼站立时间与牧草高度成显著正相关(r=0.989; P<0.05),与牧草盖度成极显著负相关(r=-0.995; P<0.01);昼游走时间与牧草盖度成负相关(r=-0.905; P>0.05)。随牧草高度的增加,欧拉型藏羊的昼采食时间呈下降趋势,但采食时间占放牧时间的71.4%;由于夏季牧场牧草幼嫩多汁,欧拉型藏羊采食牧草后的反刍和卧息行为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