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丽玲 《农业工程》2019,9(5):14-16
为了加快丽水市水果产业发展,该文对丽水市水果产业及其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分析了该市水果产业生产相关主要环节所需机械装备与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茭白生长期的气温、日照时数、栽培管理措施、种苗等方面比较分析2016年度缙云县茭白减产的原因,发现2016年缙云县茭白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阴雨寡照天气造成植株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不足,以及种苗选择不当、极端冻害天气等因素致使植株生长延长和孕茭期推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从简单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对稻米的要求是优质、无公害。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种植优质稻米,为适应新的饮食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稻米,于2003年我局在壶镇镇的迎祥、雅化路等村进行了1066.5亩无公害稻米示范基地建设。经过实地调查验收,示范片平均亩产量为559.5公斤,比全县单季稻平均产量445  相似文献   
4.
甲黄隆是我省小麦田常用除草剂.为探明甲黄隆对小麦及后茬水稻的综合影响及提高其应用技术,1998~1999年我们在缙云县五云镇镇东村进行了本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是主要农业害虫之一,其灯下虫量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运用缙云县病虫测报站及缙云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发现二化螟的发生发展与气象要素变化具有密切关系,气象条件不仅直接影响二化螟的生命活动,而且还影响到天敌,防治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发生发展。从分析结果看,每年5~6月是影响二化螟危害程度的关键时期,由于二化螟幼虫极其耐寒性,在缙云气候条件下,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明显。本文对于做好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丽水市通过茭白茎叶综合利用,形成茭白秸秆堆制有机肥、茭白秸秆覆盖旱地、茭白秸秆加工青贮饲料、茭白秸秆作食用菌基料、茭白叶加工工艺品等不同模式,既能缓解茭白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又开拓农民增收渠道,促进茭白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茭白锈病(Urom Yces coyonatus)是茭白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常年重发成灾,一般田块叶发病率70%-100%,病指25—55,产量损失15%-30%左右,成为茭白优质高产的最大障碍。茭白锈病的发病期从分蘖一直到孕茭采收,前后长达4个多月。在常规等距的栽培方式下,茭白密度高、封行早、群体大、株间郁闭、发病重.茭白植株高大.中后期用药防病难度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种子休眠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以确保物种生存、繁衍和进化的自我保护方式,其休眠强弱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本文从遗传学基础、呼吸代谢途径、激素、生态环境因子等方面综述了水稻种子的休眠调控机理,介绍了水稻种子休眠特性的检测方法、休眠特性分级,以及品种遗传特性、植物内源激素、淀粉酶活性等水稻种子休眠特性的影响因素,重点总结和分析了调控水稻种子休眠的物理、化学技术,详细介绍了种植管理、去除稃壳、施用抗穗发芽或破休眠药剂等水稻种子休眠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水稻种子休眠调控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种子休眠调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蚜等刺吸类害虫,上升为浙南缙云茶区的主要害虫。该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萌芽力下降,萌芽迟,茶树生长停滞。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致使小虫成大灾,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为此,作者对茶园刺吸类害虫发生特点与无害化治理技术进行了多年的调查与探索。1主要刺吸类害虫发生特点1.1假眼小绿叶蝉该虫是本县茶树的主要害虫。成、若虫有明显的趋嫩性,畏光、怕湿,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为害。阴雨天及…  相似文献   
10.
蚯蚓体内恩诺沙星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恩诺沙星对蚯蚓的生态毒理,建立了用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蚯蚓体内恩诺沙星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0.1 mol·L~(-1)磷酸液(pH12)+乙腈=1+3(V/V)作为提取液,脱脂,浓缩,再用流动相溶解。液相色谱条件: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80nm,发射波长450nm。流动相:0.025 mol·L~(-1)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3.0)+乙腈=83+17(V/V)。恩诺沙星标准曲线范围5~500ng·mL~(-1),对其进行3种浓度回收率测定,回收率在81%~88%之间,平均回收率为84.5%,变异系数10%以内,恩诺沙星的最低检出限为2ng·g~(-1)。对蚯蚓进行恩诺沙星滤纸染毒,浓度分别为0.16、1.6、16、32μg·cm~(-2),每个浓度设置4个平行,对照为不加恩诺沙星的超纯水,48 h后检测各个浓度下蚯蚓体内恩诺沙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3、16.81、113.32、120.83μg·g~(-1)。可见,蚯蚓对外源恩诺沙星有较好的吸收,但当外源药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恩诺沙星的吸收量将不再无限制增加,且趋于稳定,验证了该测试方法是简单、快速、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