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3篇
  40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春,对山东农业大学的1对桑蚕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结合蚕期表现、茧期调查、丝质鉴定等,总结参鉴品种在安康试验点的饲育情况和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2.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DF) supplementation in normal or low crude protein (CP) diet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N) utilization in primiparous gilts. In total, 77 Landrace × Yorkshire pregnant gil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four dietary treatments in a 2 × 2 factorial design. The groups comprised 1) equal intake of normal CP (12.82% and 0.61% total lysine), 2) low CP (LP) (10.53% and 0.61% total lysine), and 3) with or 4) without DF supplementation (cellulose, inulin, and pectin in a 34:10:1 ratio). A low-protein diet during ges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daily weight gain from days 91 to 110 of pregnancy (−162.5 g/d, P = 0.004). From N balance trials conducted at days 35 to 38, 65 to 68, and 95 to 98 of pregnancy, DF addition increased fecal N excretion at days 65 to 68 (+24.1%) and 95 to 98 (+13.8%) of pregnancy (P < 0.05) but reduced urinary N excretion (P < 0.05), resulting in greater N retention at each gestational stage. DF increased fecal microbial protein levels and excretion during gestation. An LP diet also reduced urinary N excretion at different gestational stages. An in vitro fermentation trial on culture media with nonprotein N urea and ammonium bicarbonate (NH4HCO3) as the only N sources revealed that microbiota derived from feces of gestating gilts fed the high DF diet exhibited a greater capacity to convert nonprotein N to microbial protein. Microbial fecal diversity, as measured by 16S rRNA sequencing, revealed 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DF but not CP diets. Gilts fed an LP diet had a higher number of stillbirths (+0.83 per litter, P = 0.046) and a lower piglet birth weight (1.52 vs. 1.37 kg, P = 0.006), regardless of DF levels. Collectively, DF supplementation to gestation diets shifted N excretion from urine to feces in the form of microbial protein, suggesting that the microbiota had a putative role in controlling N utilization from DF. Additionally, a low-protein diet during gestation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litter performance of gilts.  相似文献   
3.
我国稻区稗草对丁草胺抗药性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1993年,对我国三大栽培类型稻区内9个监测网点的稗草抗药水平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稗草对丁草胺已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以LC50和LC90作为标准,最高抗性系数分别由1991年的2.90和2.79,上升至1993年的5.42和11.04。在丁草胺连续使用8年以上地区,抗性水平呈急剧上升之势。稗草对丁草胺的抗性水平与连续使用时间呈正相关,而与a-淀粉酶活性抑制率呈反相  相似文献   
4.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代。并根据飞虱在抗虫植株上的生存率、群体建立、蜜露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测试的N482(A)/101392组合的F_5、F_6、F_7和H_4等几个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均为抗生性。  相似文献   
5.
竹醋液对七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竹醋液对7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醋液在供试浓度下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可达100%;而对秀珍菇(P.geesteranu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生长,则在较高供试浓度条件下表现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低供试浓度条件下表现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发马尾松子代优树选择技术”是中日合作林木育种科技中心项目正在实施的“开发多世代选择育种技术”的课题之一。该项目主要是在生长量、材质等性状方面选择出比上一代更好的优树 ,并将选择的优树进行杂交 ,建立育种群体林。为开发出非常有效的、比较先进的优树选择技术和分析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光照、吹风改变蒸发强度,对比分析了4种蒸发条件(CK、光照(L)、吹风(W)、光照+吹风(LW))下微润灌入渗速率以及湿润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温下微润灌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0.99),符合Philip入渗模型水平吸渗项入渗规律;微润管出流速率因多孔介质管壁穿透入渗、管周土壤水分入渗分别随时间呈现出初期骤增、线性减小的演变规律;改变上边界条件后各处理蒸发均显著增大,然而入渗速率只随温度增加而提高,吹风带走土表热量,入渗速率反而减小;光照期间,L、LW处理入渗速率分别增长56.56%、29.51%;撤去光照2 h后,LW处理蒸发强度不变,入渗速率骤降5.90%,揭示了微润灌对温度响应的敏感性远高于上边界蒸发。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温度提高后入渗速率增加促进了湿润锋运移,温差和重力势共同驱动下水分向背离热源方向移动,光照处理中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Dhoriz、垂直向下运移距离Ddown较预测值分别增长75.81%、99.30%。该研究揭示了源于辐射的地温变化在微润灌...  相似文献   
8.
以不接种发酵剂(CK1组)和接种商业发酵剂(CK2组)组为对照,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2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sw50以1:1(A组)和1:3(B组)组成发酵剂对发酵香肠菌相、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相,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经30 h发酵,B组发酵香肠优势菌群为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细菌,品质最优,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乙酸乙酯、2-甲基丁醛、乙缩醛、3-甲基丁酸乙酯等,亚硝酸盐残留量为(2.906±0.025)mg·kg-1,TBARS值为(1.42±0.05)mg·kg-1.植物乳杆菌b-2与腐生葡萄球菌sw50以1:3复配有助于改善发酵香肠品质,提高安全性.上述结果对于发酵香肠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TGEV基因组中保守的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梯度稀释的含有N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定量PCR反应。[结果]该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02~1010拷贝/μ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扩增效率在90%~110%之间。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0拷贝,敏感性较高,而且特异性较好,与猪的其他病毒核酸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低于3%,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应用该方法可以对疫苗的免疫效力进行定量检测和评价,也可以对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为TGEV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开发和发病机制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成品饲料的吸湿解吸平衡规律,用GAB模型及其含温度变量的改良模型(mGAB, modified GAB)拟合静态法获得的肉大鸡颗粒料在15、25、35和45℃环境下,在11%至97%平衡相对湿度(即水活度0.11~0.97)范围内的吸湿平衡以及11%~75%(即水活度0.11~0.75)范围内的解吸平衡,得到优异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随温度上升,饲料的平衡含水率下降,吸湿和解吸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用BET解吸模型计算的15~45℃范围内单层含水率为6.34%~5.39%(干基),并且随温度升高线性下降。以水活度0.65为安全贮存的临界点,对应于吸湿和解吸过程, 用改良GAB模型估计4个温度点的安全水分(干基)分别为13.09%和14.71%、12.92%和14.33%、12.74%和14.00%、12.56%和13.66%。研究结果为饲料的贮存和冷却过程规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