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54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黄斑性天牛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了试验。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按比例被释放在含有黄斑性天牛的木段上;林间试验则将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在危害较严重的有虫木上。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1时,防治效果为96.4%。在林间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3时,防治效果为70.7%。花绒寄甲是黄斑性天牛的高效天敌,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PDCA循环理论由于管理层次多样、运行程序科学严谨,广泛适用于各项管理工作甚至是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其引入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培训教研室制度建设工作中,通过PDCA循环四阶段进行管理,包括科学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制度建设工作、及时检查结果、积极反馈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培训教研室制度建设和管理质量,使培训教研室制度建设和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牡丹5个管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系统进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从牡丹组7个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中分别克隆得到泛素延伸蛋白基因(ubiquitin,UBI)、素环蛋白基因(cyclophilin,CYP)、肌动蛋白基因(Actin)、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基因(glucose-6-phosphate 1-dehydrogenase,G6PD)和β–微管蛋白基因(beta-tubulin,TUB)等5个管家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管家基因序列均相对保守,其在牡丹7个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中的保守性在99.04%~99.69%。利用5个管家基因分别构建了其在牡丹组8份材料中的系统进化树。5个系统进化树均将8份材料分成两组,即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由于5个管家基因核苷酸序列各自的保守性不同,在区分亚组成员间略有差异。综合分析5个管家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和栽培牡丹(P.suffruticosa‘Luoyanghong’)常聚为一支,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因而推测杨山牡丹可能参与了栽培牡丹的形成;紫斑牡丹(P.rockii)和四川牡丹(P.decomposita)一直聚为一支,推测二者亲缘关系较近;黄牡丹(P.lutea)和紫牡丹(P.delavayi)一直聚为一支,推测这二者亲缘关系较近。狭叶牡丹(P.potaninii)与黄牡丹和紫牡丹分化较早,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建议将狭叶牡丹作为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4.
“郑农谷09-6”是以农家种“济源搭过梁”为母本,“冀谷19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海南异地加代选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夏谷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98.8 d,株高114.3 cm,对谷锈病、纹枯病和谷瘟病的抗性均为1级,2014-2015年参加河南省谷子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660.8 kg·hm-2。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是病鸡发生气管罗音、咳嗽和打喷嚏,雏鸡可能见流鼻液。  相似文献   
7.
应用促排2号,3号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提高牛情期受胎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促排2号、3号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提高牛情期受胎率李继忠赵德华王彦辉于连柯(齐齐哈尔市家畜繁育指导站)(齐齐哈尔市榆屯乡畜牧站我市由于地处北部亚寒带,寒冷季节较长,冬日照短,饲养管理粗放等,使牛的发情表现不明显或不正常。造成了牛的繁殖障碍,影响了牛...  相似文献   
8.
在祁连山北坡中段的大野口流域,沿海拔梯度(2 500~3 300 m)调查了青海云杉中龄林的结构,并分海拔段(每100 m)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密度较大但树木个体较小,密度、胸径、树高和冠幅直径(平均值±SD)分别为1 550±628 株·hm-2、13.9±6.2 cm、8.1±3.7 m和3.3±1.7 m。随海拔升高,密度降低、平均胸径和冠幅直径增加,平均树高呈"单峰"变化,峰值在海拔2 800~2 900 m。2)研究区森林的径级组成以小树(DBH: 5~12.5 cm)和中树(DBH: 12.5~22.5 cm)为主,树高(H)以6~12 m的树木为主。随海拔升高,林内幼树(DBH≤5 cm)比例基本稳定,小树比例略有下降,中树比例呈"单峰"变化,峰值在2 800~2 900 m,大树(DBH>22.5 cm)比例增加。H≤6 m的树木比例呈"V"字型变化,在海拔2 800~2 900 m最低,H为6~12 m和H>12 m的树木比例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分别在海拔2 600~2 700 m和海拔2 800~2 900 m。3)林分高径比介于0.45~0.73,胸高断面积介于7.86~33.32 m2·hm-2,随海拔升高两者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在海拔2 800~2 900 m。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青海云杉林的结构呈明显变化,并在中间海拔区(海拔2 800~2 900 m)达到最优。因此,分海拔区段建立森林结构与水文过程的定量关系并进行生态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主要植被下土壤对降雨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祁连山主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质、渗透率、渗流速度及其地表径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质决定着土壤对降雨的分配情况,有林地将降雨全部分配成入渗水,而牧坡草地根据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将降雨按不同的比例分配成入渗水和地表径流水2部分,不同植被的土壤蓄水量也各不相同。林地土壤100cm土层蓄水量为320.2~509.7mm,比牧坡草地高5.4%~60.47%,灌丛云杉和高山灌丛土壤蓄水量最高;轻度放牧的草地土壤蓄水量比强度放牧的高33.48%。  相似文献   
10.
TOPOG模型是基于热带森林小流域研究而开发的生态水文过程模型.为了检验该模型在模拟温带小流域森林水文影响方面的适用性,本文应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2001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生态水文数据,运用TOPOG模型的"水量"模式模拟了流域的林冠截留、蒸散与径流等生态水文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OPOG模型能准确的模拟雨量为5~25 mm的次降雨截留量;也能较准确的模拟海拔2 730~3 100 m的青海云杉林总蒸散量及其组成,以及海拔2 700~2 800 m的阳坡草地总蒸散量;模拟的生长季小流域径流量与实测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