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微藻细胞中含有多种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利用污水培养微藻在生产有价值藻体的同时净化污水,降低了养殖成本,使原本高成本的微藻养殖成为可能。该文从微藻可利用的污水类型及对污水的净化效率、适应污水生长的微藻种类、微藻的采收以及污水养殖得到的藻粉用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对未来污水养殖微藻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三种小球藻生物柴油品质指标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评价当前具有开发潜能的产油小球藻生产的生物柴油品质指标是否合格,该文对三种小球藻生物柴油品质指标进行评价。该文通过含油率及FAME(脂肪酸甲酯)组成分析,利用前人已建立的FAME碳链结构与4项重要的生物柴油品质指标运动黏度、碘值、十六烷值和冷滤点间的数学模型,并参照美国、欧盟、德国和中国4个生物柴油标准,对3种小球藻F-5,F-1067,F-31油脂制取生物柴油的4项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5,F-1067,F-31含油率分别为15.30%,13.13%,11.12%。F-5生物柴油运动黏度为8.3,满足美国和中国标准要求,不满足欧盟和德国标准要求,F-5生物柴油碘值、十六烷值和冷滤点分别为77,56,-3℃,均满足4个标准要求;F-1067生物柴油运动黏度和冷滤点分别为9.2和9℃,均不满足4个标准要求,F-1067生物柴油碘值和十六烷值分别为77和56,能满足各标准要求;F-31生物柴油运动黏度为11.8,不满足各标准要求,F-31生物柴油碘值和冷滤点分别为112和-9℃,能满足各国标准要求,F-31生物柴油十六烷值为47,能满足美国标准要求,但不满足其余3个标准要求。因此F-5的含油率最高,且其生物柴油在运动黏度、碘值、十六烷值和冷滤点综合表现为最佳,在3种产油小球藻中最适合生产生物柴油,为合理利用生物柴油小球藻藻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酶解海蜇胶原蛋白得到海蜇胶原蛋白肽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给小鼠灌胃海蜇胶原蛋白肽,测定了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等免疫功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海蜇胶原蛋白肽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碳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和脾脏指数,显著促进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探讨其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及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实际应用的成本进行了评价。向藻液中添加不同剂量PAC,经搅拌后分别于不同时间下测定藻液中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不同剂量PAC在8 min内均能高效絮凝小球藻,絮凝效率在86%以上,随着PAC质量浓度的增大,小球藻的絮凝效率也提高,质量浓度为123.5 mg/L时絮凝效率达到了98.6%,铝残留量为132.8 mg/kg。PAC絮凝微藻是电荷中和和卷扫絮凝共同作用结果。絮凝1 kg小球藻生物质,成本为266.04元,比离心法的853.39元降低68.8%。PAC絮凝小球藻数据拟合结果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联合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干燥技术不仅可实现单一干燥所不能达到的目的,还可有效利用能源,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因具有环保、节能、安全、高效的特点,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农产品加工的研究与生产中。为此,通过对国内外农产品联合干燥技术现状的调研与分析,简述了与热风、热泵、冷冻相结合的联合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干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提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为农产品联合干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立  贾宁  丁进锋  李茉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348-358
乡村振兴已经纳入中国的发展战略,深入剖析英国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和富裕中的经验,可为解决中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借鉴。该研究以英格兰为案例,深入探讨英国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和转型进程中为解决乡村发展、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在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英国制定的四项乡村政策对中国乡村振兴具有参考意义:1)以生态保护为核心;2)城乡平等为基础;3)乡镇振兴为空间枢纽;4)多元经济为导向和可持续农业为目标的系统性政策和措施。建议中国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应当:1)构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2)以乡镇的集约发展为枢纽空间,在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多样化发展;3)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实现内生性发展。研究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乡村振兴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