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3年北美新增肿瘤病例176 620例,死亡人数达到64 880例。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达160万,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期,而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大,许多患者并非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放化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研发新型、高效、毒副作用低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2.
3.
大豆疫霉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大豆疫霉病害研究过程中,对大豆疫霉病菌的处理至关重要,大豆疫霉病菌存在分离纯化困难,转菌时易感染,保存周期短等实际问题,经过3年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建议。供大豆疫霉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顾鑫 《农家致富》2014,(17):21-21
路上是水稻站岗,水中是河蟹巡逻,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牛头崖镇蒲兰村村民祖立民,探索出一条绿色健康的循环种养新道路。日前,在祖立民50亩的稻田里,水稻已经长出穗子。田垄间的水中,偶尔能看到一两只螃蟹露出来。“稻田会给螃蟹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而螃蟹就像是田里的卫兵,专门保护水稻不受侵害。”祖立民说。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蝴蝶兰组织培养效率,分别以幼嫩花梗和已开花蝴蝶兰花梗腋芽为外植体,采用两种消毒剂HgCl2、NaClO,3种消毒方式0.1%HgCl2,10min;10%NaClO,10min;5%NaClO,10min为处理,以VW(大量)+MS(微量、铁盐、有机)+100g·L-1马铃薯+0.1g·L-1 Ga3(PO4)2+6mg·L-16-BA+0.2mg·L-1 NAA为诱导基本培养基;VW(大量)+MS(铁盐、有机、微量)+100g·L-1马铃薯+3mg·L-16-BA+0.2mg·L-1 NAA为增殖分化培养基;1/2MS+0.1mg·L-1 NAA为生根培养基诱导丛生芽,拟建立以蝴蝶兰花梗腋芽为外植体的高效丛生芽诱导体系。结果表明:在0.1%HgCl2,10min消毒方式下,幼嫩花梗腋芽的污染率为0,丛生芽诱导率为95.6%;增殖率为216%;在生根培养基1/2MS+0.1mg·L-1 NAA上生根率为95.6%,建立了高效的蝴蝶兰幼嫩花梗腋芽诱导丛生芽。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黑龙江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更高效的选育水稻新品种,以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比较丰富,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1%,并且稳定性很好;分蘖株数、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剑叶宽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谷粒形状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10个农艺性状可以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8.759%。  相似文献   
7.
顾鑫 《农学学报》2016,6(3):12-15
为了能够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对大豆根腐病进行防治,试验在2014年采用缓释甲霜灵颗粒剂对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镰孢菌进行了室内菌株菌丝生长抑制试验,同时对缓释甲霜灵颗粒剂在田间持效期及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表明:缓释甲霜灵颗粒剂在室内抑菌试验中抑制率最好,对疫霉菌的EC50为0.364,对镰孢菌的EC50为0.5800,均为最小;并且田间试验中发现,在5种防治药剂中防效最好,可以有效防治大豆生长后期大豆根腐病的发病情况,是一种防治大豆根部病害的新型药剂,为绿色、高效的大豆综合防治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明确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豆品种对主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的抗性。收集了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13 个,对其同时进行盆栽接种和大田接种尖孢镰孢菌的抗性分析试验,大田接种试验设不接种对照。‘垦丰16’和‘合丰55’的抗性最好,盆栽试验中均表现为抗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5.33%和20.67%,大田接种试验中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5.55%和22.89%,与未接种对照相比,减产率最低,分别为3.55%和3.7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垦丰16’和‘合丰55’是适宜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抗尖孢镰孢菌根腐病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9.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和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藜(Chenopodium album L.)、大豆(Glycine max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甜菜(Beta vulgaris L.)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饲养草地螟,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及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灰菜的3龄幼虫,其相对生长率(0.91)、近似消化率(63.89%)显著高于取食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的;取食灰菜、大豆的食物利用率(分别平均为24.65%、24.96%)、食物转化率(分别平均为38.70%、41.41%)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苜蓿的食物利用率(10.63%)和食物转化率(25.89%)显著低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大豆的5龄幼虫其体内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向日葵的5龄幼虫其中肠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灰菜和大豆的中肠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植物的。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灰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10.
随着黑龙江省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其害虫的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该模式下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设立6种化学及生物杀虫剂(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30%速克毙乳油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进行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及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经过对校正防效和虫口减退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与蚜虫施药7 d后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4.94%和94.99%;其虫口减退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7.12%和92.04%。通过对LD50值比较6种药剂对马铃薯瓢虫的毒力,其中毒力最大的为3%啶虫脒乳油,LD50值为0.05。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72 h LD50为21.22 mg/L。由此可见,3%啶虫脒乳油是防治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