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利用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大豆根腐病菌进行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和苗期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 dermatum)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较高,分别为100%、100%和84.82%.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瓜果腐霉菌卵孢子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卵孢子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苗期盆栽防治试验中,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和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分别达到70.93%、65.63%、63.71%和76.54%  相似文献   

2.
根腐病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为明确药剂咯菌腈对根腐病的防效,给生产上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采用室内离体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根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高粱镰孢菌(Fusarium andiyaz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次之,对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照使用剂量200、400、600 g/100 kg种子进行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试验中,出苗后1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75.60%~90.58%;出苗后3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69.61%~84.43%;出苗后6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58.37%~75.31%.随着用量的增加防效显著提高,在0.05水平上,3个剂量的处理防效具有显著差异.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花生根腐病防治试验中,出苗后10 d,咯菌腈低、中、高3个使用剂量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61.26%~83.79%;出苗后30 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56.18%~79.30%;出苗后60 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49.76%~69.78%,在0.05水平上,3个剂量的处理防效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对照药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的平均防效与咯菌腈低剂量防效相当,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防效与咯菌腈中剂量防效相当.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和花生根腐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效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西葫芦根腐病病原进行了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烟草疫霉毒力较强的药剂为烯酰吗啉、甲霜灵锰锌、甲霜灵、百菌清和克露,对尖孢镰刀菌毒力较强的药剂为甲基硫菌灵、甲硫.乙霉威、森茂和苯醚甲环唑。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灌根对西葫芦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从防治效果看出,仅用药剂防治西葫芦根腐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与其他防治方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对西葫芦根腐病病原的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烟草疫霉毒力较强的药剂为烯酰吗啉、甲霜灵.锰锌、甲霜灵、百菌清和杜邦克露,对尖孢镰刀菌毒力较强的药剂为施普乐甲托、五氯硝基苯、甲硫.霉威、森茂和苯醚甲环唑。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0%施普乐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对西葫芦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从防治效果看出,单靠药剂防治西葫芦根腐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与其他防治方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花椒根腐病是危害云南花椒主产区的三大病害之一,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以花椒根腐病为防治对象,选用根腐净、50%福美双、58%甲霜灵锰锌、45%五氯·福4种药剂作了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治试验。室内生测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菌丝生长的平均抑菌率分别为83.66%,96.10%,94.04%,87.40%,EC50为1.0437,0.2307,0.5130,0.5901mg/mL,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花椒根腐病菌接种前用药还是接种后用药,4种药剂对花椒根腐病的扩展蔓延均具有一定防效,在病原菌接种前用药,平均防效分别达到了83.64%,84.80%,75.27%,64.99%;接种后用药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0.68%,72.68%,57.82%,52.89%,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一致,且病原菌接种前用药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辣椒疫霉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游动孢子释放抑制法和室内盆栽,对5种新型化学杀菌剂(双炔酰菌胺、银法利、普力克、安博和阿米西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6 mg·L-1;银法利次之,其EC50值为1.41 mg·L-1 .银法利对辣椒疫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11.73 mg·L-1;双炔酰菌胺次之,EC50值为30.78 mg·L-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稀释1 000倍液的5种杀菌剂中,687.5 g·L-1银法利悬浮剂对辣椒疫霉病的盆栽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76.92%;其次为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50%安博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均为69.23%.  相似文献   

7.
防治大豆疫病主要措施之一是使用甲霜灵,但由于其作用位点单一,病菌易对其产生抗性突变,为选出可替代甲霜灵的新型杀菌剂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多位点杀菌剂氟吗啉,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氟吗啉等3种杀菌剂对供试大豆疫霉菌各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吗啉对所测定的菌株4个发育阶段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氟吗啉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EC50值为0.1906μg/mL,EC95值为0.4735μg/mL;在0.5μg/mL浓度下对大豆疫霉菌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低于达到相同抑制效果的金阿普隆和甲霜灵;说明该药剂在离体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大豆疫霉菌的生长,效果好于金阿普隆和甲霜灵。  相似文献   

8.
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给油茶造成严重的危害。为筛选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5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25%吡唑醚菌酯EC表现最好,其EC50为0.005mg/L,其次为50%咪鲜胺锰盐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分别为0.0973 mg/L和2.0681mg/L;田间小区试验中,25%吡唑醚菌酯EC2000倍液防效最好,为85.02%,其余依次为50%咪鲜胺锰盐WP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1000倍液和75%百菌清WP800倍液,分别为83.06%、80.07%、75.05%和60.42%。可见,上述5种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防效的结果基本一致,生产上可作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层出镰孢高效杀菌剂筛选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鞘腐病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鞘部病害,其病原主要为层出镰孢。为筛选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咪鲜胺、硅唑·咪鲜胺对层出镰孢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和硅唑·咪鲜胺对层出镰孢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2.16,1.59,0.01,0.01mg/L;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6.57%,9.09%,59.09%,58.08%;田间防效分别达55.72%,62.54%,52.32%和45.51%,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61%,0.39%,8.45%,10.15%。综合上述结果可知,上述4种杀菌剂对玉米鞘腐病防效显著,可作为防治该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病株组织分离培养,分离到镰孢属(Fusarium)真菌纯菌株,通过人工诱发试验,结果表明,镰孢属(Fusarium)真菌是油茶根腐病主要致病菌。通过几种药剂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5%白色甲托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79.3%;其次是50%完美WP,防治效果为68.8%。这些药剂在市场上容易买到,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培养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根分泌物中的邻苯二甲酸和丙二酸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和丙二酸 (L5 和B5)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 ,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化感抑制作用 ,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低浓度的邻苯二甲酸和丙二酸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的生长有化感促进作用 ,部分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木霉生防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霉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6株木霉菌剂处理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大豆植株的形态指标及根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试木霉菌株均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其株高、茎粗、根长、干物质积累均比对照增加。木霉菌株制剂均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当浓度为5×108个/g时,防效均在70%以上。不同菌株对大豆植株的促生和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不同。[结论]木霉菌能促进大豆的生长和降低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90%乙草胺,25%氟磺氨草醚,70%嗪草酮,48%异噁草松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echt.)的室内毒力、菌丝体干重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定。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高的是乙草胺、最低的是氟磺胺草醚,EC50分别为251.36 mg.L^-1和2 468.88 mg.L^-1。菌丝体干重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菌丝体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除氟磺胺草醚外其他三种药剂在400 mg.L^-1时抑制率均在50%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剂量为600 g.hm^-2的嗪草酮对大豆根腐病有抑制作用;各剂量的氟磺胺草醚在二叶期对大豆根腐病均有抑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砂培、水培和宝内培养等方法研究了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连作和轮作大豆根分泌物对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浓度(C1和R1处理的浓度)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和粉红粘帚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轮作大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一茬口,最高浓度(C3和R3处理的浓度)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小于2个低浓度(C1、C2、R1和R2处理的浓度)的,而且在连作大豆中差异达显著水平。与轮作大豆相比,连作大豆根分泌物有抑制种子萌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北京房山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北京市房山区草莓主栽品种根腐病致病菌的优势菌种并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0月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夏场村和康奇草莓种植园采集染病的红颜草莓作为试验样本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分离病原菌;采用针刺回接法和伤根回接法对比证病;采用ITSrDNA分子测序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药剂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同时结合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结果】明确了引起房山区草莓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物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sp),参试的8种药剂对其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有甲基硫菌灵和杀毒矾,EC50值分别为6.597 7和20.835 4。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和寡雄腐霉,EC50值分别为120.650 3、185.033 1和244.262 8。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相比化学农药,生物菌剂可以更合理的改良土壤。【结论】北京房山区草莓主栽品种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的确定以及相关药剂试验,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为针对性防治草莓根腐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09年从漳州、厦门、龙岩等地大豆产区采集根腐病标样216份,从中分离到307株丝状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这些病原菌分为5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12株)、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疫霉菌分布及毒力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田间调查、从病株和土壤中分离大豆疫霉菌 ,对大豆疫霉菌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除东北地区外 ,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也存在大豆疫霉菌。应用 13个鉴别寄主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 83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进行毒力鉴定 ,证明我国大豆疫霉菌存在丰富的毒力多样性。与植株分离物相比 ,土壤分离物的毒力多样性程度更高。对不同地区来源分离物的毒力组成比较表明 ,长江流域分离物的毒力多样性最丰富 ,其次是黄淮流域 ,而东北地区分离物的毒力组成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8.
By investigating occurrence of Phytophthora root rot in fields and isolating P. sojae from diseased plants and soils, the distribution of P. sojae in China was surveyed. In addition to northeast region, P. sojae existed in Huanghe-Huaihe basin and Yangtze basin too. Eighty- three isolates of P. soja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areas were identified on virulence using 13differential soybean cultivars, abundant virulence diversity was found in P. sojae. The greater diversity in virulence of P. sojae was in isolates from soil than from plants. And the greatest virulence diversity of P.sojae was found in Yangtze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