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学习中心是促进学生课外学业深化,基于学业兴趣双向性选择的施教模式。通过对中美部分高校学生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比较性研讨,可以达到指导国内高校大学生学习中心建设之目的。文章首先阐释了美国高校大学生学习发展中心的应用与发展;随后,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学习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最后,总结提出对国内高校学生学习中心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兖州煤业对于精煤的价格再次向下调整,精煤的价格下跌了80元/吨,与以前的性比下降的幅度达10%。二号精煤的价格居然也同样进行了下调。直到现在,煤炭行业对于煤炭价格的下调还是没有任何停滞的意愿。卓创资讯炼焦煤分析师边健伟表示:这是煤炭近几  相似文献   
3.
毛桃等果实的准确检测是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农艺管理的必要前提。然而,由于光照不均和严重遮挡,在果园中实现毛桃,尤其是套袋毛桃的检测一直面临着挑战。本研究基于改进YOLOv5s和多模态视觉数据提出了面向机械化采摘的毛桃多分类准确检测。具体地,构建了一个多类标签的裸桃和套袋毛桃的RGB-D数据集,包括4127组由消费级RGB-D相机获取的像素对齐的彩色、深度和红外图像。随后,通过引入方向感知和位置敏感的注意力机制,提出了改进的轻量级YOLOv5s(小深度)模型,该模型可以沿一个空间方向捕捉长距离依赖,并沿另一个空间方向保留准确的位置信息,提高毛桃检测精度。同时,通过将卷积操作分解为深度方向的卷积与宽度、高度方向的卷积,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在保持模型检测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模型的计算量、训练和推理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模态视觉数据的改进YOLOv5s模型在复杂光照和严重遮挡环境下,对裸桃和套袋毛桃的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分别为98.6%和88.9%,比仅使用RGB图像提高了5.3%和16.5%,比YOLOv5s提高了2.8%和6.2%。在套袋毛桃检测方面,改进YOLOv5s的mAP比YOLOX-Nano、PP-YOLO-Tiny和EfficientDet-D0分别提升了16.3%、8.1%和4.5%。此外,多模态图像、改进YOLOv5s对提升自然果园中的裸桃和套袋毛桃的准确检测均有贡献,所提出的改进YOLOv5s模型在检测公开数据集中的富士苹果和猕猴桃时,也获得了优于传统方法的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最后,在主流移动式硬件平台上,改进后的YOLOv5s模型使用五通道多模态图像时检测速度可达每秒19幅,能够实现毛桃的实时检测。上述结果证明了改进的YOLOv5s网络和含多类标签的多模态视觉数据在实现果实自动采摘系统视觉智能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正>胡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在中国种植面积超40万hm~2。病害是影响胡萝卜储藏的重要因子。储藏期引起胡萝卜病害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和细菌2类,分别以长喙壳菌Thielaviopsis spp.(李婕等,2014)和欧文氏菌Erwinia spp.(Farrar et al.,2000)为主。2017年7月,本课题组在河南省南阳市市售胡萝卜中发现一种心腐病病害,该病害外观不  相似文献   
5.
在省、地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和省二届一次党代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和安达现场会议以及地委召开的畜牧书记会议的精神的推动下。全县各级党委,对畜牧业生产都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深入的贯彻执行了“大发展、全改良”的方针。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1960年畜牧业发展计划,从三月份以来,结合备耕生产,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以省二届一次党代表大会为动力,以配种、防疫为中心,以加强饲养管理、大搞饲料提高膘头为重点,以“十比”“十看”为主要赛竞内容,以实现“七全”“七化”为目的,掀起了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群众性的爱畜保畜“百母百仔”竞  相似文献   
6.
以从小麦分离出的127株内生细菌为研究对象,体外试验测定内生细菌分泌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内生细菌浸泡小麦种子,通过室外盆栽试验测定内生细菌对小麦的株高、根干重、茎叶的干重等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综合统计分析法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株内生细菌分为四大类,最优第一类有6个菌种,分别为RC79和SB127(Bacillus cereus)、LD161(Pseudomonas fluorescens)、RA135(B.subtilis)、JD204(P.putida)、RB132(B.megaterium),其小麦生长的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解无机磷解磷圈、解有机磷解磷圈、解无机磷能力、解有机磷能力和分泌生长素含量等8个观察指标都高。第二类为18株,第三类为27株,第四类为76株。小麦生长指标(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与菌株的解无机磷解磷圈、解有机磷解磷圈、解无机磷能力、解有机磷能力和生长素含量等指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力、分泌生长素含量对小麦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内生细菌促进小麦生长的作用不同。选择能够分泌生长素含量高、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力强的最优内生细菌菌种,对促进小麦生长,防治小麦病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植株光合表型研究在把握植株生理特性和解析植株形态结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难以对植株光合作用三维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为提高植株表型检测效率,满足高通量植株光合表型分析需求,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经济实用、融合三维结构光和叶绿素荧光的植株光合表型成像系统。[方法]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植株图像采集并建立植株可视化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图像分析获取植株光合效率信息。通过搭建结合叶绿素荧光激发的结构光条纹投影装置,先用LED (Light-Emitting Diode)白光与蓝光分别照射植株样本,再用投影仪对植株样本投射相移条纹,电动滤光轮配合相机同步采集不同光照条件下特定波段的植株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获取植株三维图像和对应的叶绿素荧光图像,并分析植株的三维形态结构及光合效率,将植株叶绿素荧光图像逐像素渲染到其三维结构上,便可推测出植株光合在三维空间中分布情况。[结果和讨论]该方法及系统能够高效多样化采集植株图像,快速重构出植株三维形态,其整体重建准确率可达到96.69%,整体误差仅为3.31%,重构时间仅需1.11s,同时能够满足植株光合效率评估需求。[结论]该研...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褐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为山茱萸科(Cornaceae)山茱萸属植物, 其成熟干燥果肉(俗称枣皮)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内乡和南召等县)为我国山茱萸主产区之一, 仅西峡县截止1990年已发展到500万株, 年产枣皮315万kg, 产值达4 200万元, 居全国首位。近年, 作者对西峡县山茱萸产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山茱萸褐斑病发生普遍, 该病严重发生时可致植株95%以上叶片枯死, 落果率高达87%, 造成山茱萸大幅减产, 给当地果农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迄今, 未见链格孢菌引起的山茱萸病害报道。本研究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 以期为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株芝麻枯萎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发生在南阳芝麻田块的芝麻枯萎病菌原物,以有效防治病害,从南阳市采集枯萎病显症芝麻植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一株镰刀菌ZY-2,依据柯赫法则确定ZY-2对芝麻幼苗的致病性,显微观察形态特征,检测生物学特性,并依据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1α基因(tef)序列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在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ZY-2与2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记号:AF69310和EU285553)在自举值98%相聚一群。在基于tef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ZY-2与3株F. oxysporum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记号:KF030591、KF301636和FJ985299)在自举值100%相聚一群。该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2~31℃,最适为28℃;pH2.0~10.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为pH6.5~7.5;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营养生长,但在以葡萄糖和L-脯氨酸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上不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0.
红松落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坦义 《林业科技》2003,28(4):24-24
红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 ,但由于红松落针病的危害 ,影响了其正常生长。据报道 ,该病在伊春地区的带岭、浩良河、五营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发病率在 10 %左右。该病1999年在绥棱林业局八一林场大发生 ,发病率为6 6 %。为此 ,1999年 6月 1日 ,在对八一林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了防治技术的研究。1 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情况  调查结果 (见表 )表明 ,13林班病情指数为2 0 7,发病率为 6 6 % ;10林班病情指数为 6 3,发病率为 2 5 % ;7林班病情指数为 4 2 5 ,发病率为 89%。阴坡林缘发病较重 ,19年生红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