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脉冲532 nmNd:YAG激光非侵人性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560例600个不同部位草莓状血管瘤患儿接受脉冲532 nm Nd:YAG激光治疗,光点内径1mm,功率5W,脉冲时间10~30 ms,脉冲间隙100~200ms,能量密度12~20 J/cm2,治疗间隔1个月~1个半月.停止治疗5个月后进...  相似文献   
2.
以菠萝品种‘巴厘’的果实为试材,研究果蜡处理对低温贮藏下采后菠萝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蜡处理降低了冷藏菠萝果实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玉米素(ZR)含量,增加了吲哚乙酸(IAA)含量,并且ABA 和GA含量均与冷害指数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是0.879和0.909。表明低温胁迫下采后菠萝的ABA和GA与抗冷性密切相关,果蜡处理降低了ABA和GA含量,从而提高菠萝抗冷性。  相似文献   
3.
根际加温对无土栽培非洲菊冬季产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 非洲菊7 个切花品种冬季无土栽培根际加温可促进其产花。根温为20 ℃时显著提高了切花的产量与质量, 单株产量、花茎长、茎粗、花重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1. 34 %、19. 14 %、8. 5 %、23. 72 % , 但对花径的增大作用不显著。根温为15 ℃时可显著提高切花产量, 较对照切花增产33. 21 %; 对花茎长、茎粗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但对花径、花重无显著影响。根际加温对不同品种增加产量与提高质量效果不同, 根际加温至20 ℃时, 品种‘日’、‘签证’与‘莫尔’产量较高, 质量优良: 冬季84 d 产量可达9. 90、9. 56 与9. 30 支/株, 花径为10. 21、9. 92 与10. 05 cm , 花茎长为55. 10、53. 61 与54. 82 cm , 茎粗为0. 65、0. 63与0. 61 cm , 花重为21. 52、22. 68 与22. 50 g。  相似文献   
4.
不同贮藏温度及包装对莲雾采后生理和贮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雾Syzygium spp.,是桃金娘科Myrtaceae蒲桃属植物。莲雾果实色泽美观,富含营养,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酱等产品。莲雾为热带水果,果皮极薄,果肉含水分多,不耐贮藏。本试验采用不同贮藏温度和包装处理莲雾果实,研究其对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对于解决莲雾果实的贮运问题,提高莲雾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延长鲜花花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树木、花卉不仅能创造优美的景观,还能吸收、对抗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气体和烟尘,降低污染,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较适宜工矿区的绿化与美化,现将它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将仙客来种子用高锰酸钾质量分数1000×10 6液浸泡26h左右,进行种皮软化和消毒处理,然后播种在泥炭基质内,深度为(0 6±0 1)cm。在无光条件下保持温度(20±5)℃,湿度90%左右,在50~60d后即可发芽。发芽后应注意增加光照和施肥,也可以用稀释的肥料代替喷水,成苗率达89 9%。  相似文献   
7.
王鑫  邵远志  汤月  李雯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11):2366-2374
P型ATP酶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膜转运蛋白,在果实能量代谢和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广泛参与植物离子运输、抗逆、细胞信号转导等各项生命活动,然而在荔枝或其他无患子科植物中尚未对P型ATP酶基因家族进行全面分析,本研究基于‘妃子笑’荔枝转录组数据,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共鉴定了28个P型ATP酶基因家族成员基因,探讨P型ATP酶在荔枝采后贮藏过程中的潜在功能。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可以分为5个亚家族,同一亚族的基因在基因结构和motif基序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发现LcPAs多定位于线粒体(21/28)。通过转录组分析,在采后贮藏期间,荔枝P型ATP酶家族基因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明显高于下调表达基因,暗示其可能在荔枝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抵御作用。使用拮抗菌N-1处理荔枝可以有效抑制其果实采后褐变和病害的发生,结合RT-qPCR结果,发现拮抗菌N-1处理能诱导LcPA1、LcPA7、LcPA8LcPA19在整个贮藏过程中的上调表达,并维持了较高的ATP酶活性,进一步说明P型ATP酶家族基因在抑制荔枝病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了解荔枝P型ATP酶基因家族基因的进化和功能分析提供了参考,为深入了解拮抗菌N-1保鲜机理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青稞镰孢根腐病的病原,于青稞苗期及成株期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临潭县和卓尼县等青稞主产区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鉴定,并用烧杯水琼脂法和盆栽法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青稞镰孢根腐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分布广泛,发病率在5%~20%之间。发病植株长势弱、发黄,茎基部缢缩、腐烂,穗白粒瘪,茎秆发褐或黑红。共分离得到88株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菌,苗期50株,成株期38株,经鉴定分别为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木贼镰孢F. equiseti、三线镰孢F. tricinctum、柔毛镰孢F. flocciferum、锐顶镰孢F. acuminatumF. langsethiae。盆栽法和烧杯水琼脂法所测得的致病性差异显著,但均表明燕麦镰孢综合致病力较强,结合其分离率,确认燕麦镰孢为优势病原。  相似文献   
9.
促根剂对重瓣花大岩桐叶片扦插生根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瓣花大岩桐植株生长旺期,取其中下部生命力强、无病虫害的叶片,分别用自配的N,I,B,(N I),(N B),(I B),(N I B)等7种促根剂速蘸后扦插和将叶片基部浸泡在7种促剂根中10 min取出并等促根剂稍干后扦插2种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促根剂(N I),(N I B)速蘸质量浓度以240~320 mg/L为好,成活率最高可达93.6%~94.5%;促根剂(N I),(N I B)浸泡质量浓度以80~120 mg/L为好,成活率最高可达96.5%~97.3%,而CK最高成活率只有70.3%。基质均以2号、6号和9号中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番木瓜采后生理生化、病理生理及果实品质控制和保鲜技术方面进行的研究;重点介绍了采后果实软化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冷害生理、热害生理及番木瓜采后品质控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