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1.
大米是典型的淀粉丰富的食物,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口尤其是亚洲人口每日主要的卡路里来源。目前水稻品种大多数属高升糖指数(全称为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水稻,会诱发由于高热量摄入而致血糖失调的健康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者在探索降低大米血糖指数的方法。本文重点对稻米升糖指数的影响因素、筛选方法、遗传基础以及遗传改良等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糊化温度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ALK是控制水稻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开发可快速高通量鉴定ALK基因型的功能标记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改良的效率。【方法】根据ALK基因4198位、4329位和4330位存在的单碱基差异,设计基于HRM技术检测的基因功能标记。【结果】通过PCR检测结合测序分析,筛选了ALK基因2个功能区域的功能标记ALKH4、ALKH5。利用ALKH4、ALKH5对81份籼稻品种、279份粳稻品种进行了ALK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16份粳稻和19份籼稻为G-GC基因型;51份粳稻为A-GC基因型;212份粳稻和62份籼稻为G-TT基因型。【结论】基于HRM技术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ALKH4、ALKH5可以快速高通量鉴定控制糊化温度ALK不同基因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更加合理的农作物品种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评价体系,加快农作物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运用Dephi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人力资源、科研基础、成果产出和成果转化4个因素构建农作物品种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2—2014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农作物品种转化能力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科研基础、成果产出和成果转化都是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4年农作物品种成果转化能力比2012年和2013年分别增长了66.9%和30.1%。根据评价结果,为提高江苏省农作物品种转化能力提出了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基础建设、重视成果产出、提高转化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avt14和徐州25杂交的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为材料,研究小麦纹枯病抗性QTL。通过3年表型数据分析,结合构建的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共检测到3个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QTL。其中,染色体2B上检测到2个,分别是Qses.jaas-2b1、Qses.jaas-2b2。Qses.jaas-2b1在连续2年田间接种鉴定中可解释5.46%和8.56%的表型变异,Qses.jaas-2b2在连续3年的田间纹枯病接种鉴定中可解释6.04%、8.10%、12.92%的表型变异。在染色体7D上检测到1个抗性QTL:Qses.jaas-7d,最高可解释11.25%的表型变异。说明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QTLs有可能存在于小麦染色体2B和7D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抗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基因位点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小麦纹枯病抗源的遗传多样性,发掘优异的抗性种质,利用沟带接种法对前期筛选出的88份抗性种质进行了3年田间抗性鉴定,鉴定出抗或中抗纹枯病的小麦种质32份。利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对这些抗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59个SSR标记共检测到308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可以检测到2~13个等位基因,平均5.2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异范围为0.12~0.89,平均为0.61,表明材料的遗传丰富度较高。根据聚类分析和主成分(PCA)分析,32份小麦纹枯病抗源按照遗传相似系数可划分为2个组群,国外引进品种和国内改良品种聚为一类,国内农家品种聚为一类,并且与地理分布特征相符。利用与纹枯病抗性QTL紧密连锁的14个SSR标记对32份抗源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与抗性QTL连锁的2BS上的Xwmc154和7DS上的Xbarc126普遍存在,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武农148、陕983、陕农78、Coker 983、H-Line、Mason和Compair中仅检测到一个已报道的抗病QTL,而在Tyalt中没有检测到已知抗病QTL,这些材料有可能携带新的纹枯病抗性基因/QTL,可以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稳定抗源,在对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初选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病麦粒接种法对114份小麦品种纹枯病抗性进行了连续3年的鉴定.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未发现免疫或高抗纹枯病材料,大部分为中抗材料,共筛选出包括Niavt 14、剑子麦、新麦26在内的37份稳定抗和中抗纹枯病种质.在这些抗病材料中,13份为国内改良品种,7份为国内地方品种,17份为国外引进品种.其中国内改良品种农艺性状较好,可直接用于抗病育种,国内地方品种和国外品种农艺性状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良后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8.
选用4种大孔树脂(LSA-10、AB-8、NKA-Ⅱ和HP-10)对紫小麦麸皮花色苷进行吸附与解吸试验,研究了大孔树脂对紫小麦麸皮花色苷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吸附等温曲线及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HP-10型大孔树脂对紫小麦麸皮花色苷的吸附量、解吸量和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9.349 mg/g、7.523 mg/g和0.777 7,均高于其他3种树脂。经HP-10型大孔树脂纯化后,紫小麦麸皮色素的色价是纯化前的3.7倍。  相似文献   
9.
35S启动子甲基化引起棉花转基因沉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带PBI121质粒的农杆菌LBA4404菌株转化泗棉3号胚性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进一步对gus和nptⅡ基因进行PCR跟踪检测,共得到97株阳性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检测发现,97株转基因幼苗中有10株GUS检测阴性,嫁接后,只成活一株。利用来源于同一愈伤系的GUS检测阳性植株作为对照,对这一GUS检测阴性的植株进行gus基因沉默机理研究。Southern分析表明,该GUS检测阴性植株与GUS检测阳性植株有相同拷贝数。GUS组织化学检测和RT-PCR分析显示,gus基因在GUS检测阴性植株中没有表达,而nptⅡ基因在这两株转基因棉花中都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法分析35S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现:GUS检测阴性植株35S启动子区TATA box的HapII/MspI酶切位点发生甲基化,而GUS检测阳性植株该位点没有甲基化。以上研究表明,这株gus沉默的转基因棉花可能是由于其35S启动子区甲基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