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4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新种质93中693中6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安阳小麦室用运8524做母本,86中15选系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矮秆、大穗、抗病的特点。该品系偏春性,幼苗匍匐,叶色深绿;苗壮,生长旺盛,分蘖力中等。亩成穗30万左右。株高75cm,株型紧凑。穗大,...  相似文献   
2.
介绍几个小麦抗病亲本在小麦育种攻关中,选育了几个高代品系,它们具有优良的综合农艺性状和突出的抗病性,可作为抗病亲本利用。现介绍如下:192中71组合为鲁麦1号/冬协2号。半冬性,株高67cm,长方穗,长芒,白壳白粒。常年千粒重50g左右。对条锈病免疫...  相似文献   
3.
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的根系分布动态及其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在0~40cm耕层占总根量的50%~60%,41~70cm占25%~30%,71cm以下深层相对较少;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以株为中心由里向外逐渐减少,1/4行距处为40%~45%,1/2株距处为25%~30%,1/2行距处为20%~25%;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也各有特点,掖单22的根系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减少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豫玉22根系分布比较分散,利于充分利用水肥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登海9号和农大108根系垂直分布比较集中,水平分布均匀,根系在后期比较强壮,必须提供足够的水肥,并适当延长生长期,才能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解,阐述了玉米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及循环育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两向分群育种策略,即在育种实践中,把父、母本分开培育,强调父、母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点,避免拥有共同的缺点,并以夏玉米区为例,提出了具体的父、母本培育目标,供玉米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小麦超高产紧凑型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可行性,提出了选育超高产紧凑型品种的具体目标,介绍了已育成高产品种的产量表现,探讨了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以近年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正在参加区试的 30个品种 (系 )为材料 ,在两种种植方式下 ,对 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在方差分析中 ,除行区法中的总穗数外 ,其它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关分析中 ,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一致 ,达显著水平 ;行区法中还有株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 ,穴区法中还有总穗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通径分析中 ,直接遗传通径系数 ,行区法为 :穗粒数 >穗下节间 >总穗数 >穗长 >株高 >穗粒重>千粒重 >小穗数 ;穴区法为 :穗粒数 >千粒重 >株高 >小穗数 >总穗数 >穗长 >穗下节间 >穗粒重。在遗传力分析中 ,千粒重、穗粒重、穗长、穗下节间长度、株高的遗传力较高 ,说明在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8.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93中6等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只有93中6呈上升趋势,豫麦21号、豫麦49号、豫麦18号间无差异。豫麦18号灌浆速度最快,豫麦21号最慢,豫麦49号和93中6相比,前者前期灌浆快,后者一期灌浆快,93中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18号次之,豫麦21号第3,豫麦49号最低。  相似文献   
9.
<正> 小麦白粉病在世界各麦区广泛流行。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和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小麦白粉病急剧加重。近年来,我国黄淮麦区和其它麦区,白粉病危害有加重趋势,叶锈病也已逐渐上升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在湖北、山东、河北省等都曾造成流行和减产。目前,抗这两种病的小麦品种还较少,理想的抗源材料很缺。我室经过连续三年的抗病鉴定,筛选出一些综合性状较好的抗病材料,1986—1987年度,经全国联合鉴定单位(烟台地区农科所、甘肃天水地区农科所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验研究了剪叶、剪芒、套穗处理对粒重的影响,并探讨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干尖、中部叶片旱枯、干芒及落黄等性状对粒重的影晌。结果表明,对粒重的作用:穗部>旗叶>倒二叶>芒>倒三叶,而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