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Y11的产淀粉酶能力,研究了其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发酵培养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对产生淀粉酶活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正交试验,以酶活为响应值,确定了微生物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及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的改变可以显著提高酶活,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如下:淀粉16.29 g/L,酵母膏16.04 g/L,Mg SO_40.42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5℃,pH值7,接种量1.5%,得到最高酶活为70.2 U/m L,较初始发酵培养酶活提高1.8倍。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打叶复烤工艺对烟叶自然发酵的影响,考察室温条件下原烟与片烟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差异。收集6个不同地区的初烤后原烟,同时对这6种烟叶进行模拟打叶复烤制成片烟,将原烟及片烟同时放置在室温下自然发酵60 d,定期取样并检测常规化学成分(水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烟碱及总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酵进行,原烟中淀粉、水溶性总糖含量均有所减少,还原糖含量稍有增加,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片烟中淀粉、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变化均不明显,但总氮含量略有下降;统计分析显示,原烟和片烟在发酵60 d后上述4种化学成分的变化量均存在差异性(0.01P0.05)。发酵过程中,2种烟叶的烟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变化差异较小。在60 d的自然发酵过程中,前45 d原烟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为剧烈,后15 d各化学成分含量渐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证实自然发酵过程中,原烟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为剧烈,而片烟则无明显变化,因此复烤工艺是影响烟叶自然发酵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工艺流程中各阶段的中性香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1)浸提工艺促进酮类、呋喃类等香味物质种类增加,但香味物质总含量明显减少; 2)打浆工艺可促进滤渣中部分新香味物质的溶出,但总体香味物质种类及含量进一步减少; 3)抄造干燥工艺造成浆料中原有的大量香味物质散失,且减少的多为易挥发物质,应适度控制干燥温度; 4)浸提液浓缩过程产生较多的新香味物质,且香味物质总量也有一定增加; 5)涂布干燥工艺使得浓缩液中原有的大量香味物质显著减少或完全散失,这与研究采用90℃的干燥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原烟复烤前后表面细菌种群变化情况及其对烟叶发酵的影响,考察了3种不同烟叶(自然状态下的原烟、施加微生物的原烟、复烤后片烟)经发酵后微生物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同烟叶发酵1个月后,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表面细菌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检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原烟相比,复烤后烟叶表面的细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降解蛋白质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淀粉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产香菌(Erwinia、Pantoeadispersa)等细菌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复烤前的原烟。发酵后,原烟表面富集上述几类细菌,而复烤后烟叶表面细菌则未得到明显富集,部分细菌已检测不到。烟叶发酵1个月后,淀粉、蛋白质、氮含量均降低,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且原烟的化学成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复烤后烟叶。表明复烤工艺可造成烟叶表面细菌种类和数量减少,由此影响烟叶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金融担保费率的经验定价机制及重塑思路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金融担保的期货期权特征,导出期货期权价格演化的随机微分方程及基于期货期权视角的金融担保费率演化方程,并利用欧式期货看涨期权与欧式期货看跌期权的价格关系,得到基于期货期权视角的金融担保费率定价公式,从而完成中小企业金融担保费率定价机制的重塑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