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甘肃省杜仲产业化基础与开发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是我国特有名贵中药,能降血压、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而且杜仲全身是宝,皮、叶、果、木材均有重要的医疗、保健和工业用途,仅叶就可以进行三级开发,形成高附加值的独立产业。加之该树种耐寒、耐旱,并能在土壤全盐1.6 % 的环境中正常生长,这又为干旱、半干旱及盐渍地区绿化造林、保持水土、改良盐渍提供了一种难得的优良树种。所以大力发展杜仲产业,将会在甘肃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薄层层析法分析了盐渍地一年生杜仲叶片中桃叶珊瑚甙,以及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分离工艺。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走廊盐生植被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调查,认为甘肃河西走廊盐生植被可分为盐生荒漠、盐生草(?)和盐生沼泽,其中包括十多个群丛,并根据植被演替和不同群落特点提出了建立河西盐渍区农林牧综合发展新生态平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为解决人口增长和工业对植物油脂日前增加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对甘肃盐渍荒地上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中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盐地碱蓬(Suaedasalsa)、骆驼刺(Alhagi pseudoalhagi)含油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河西酒泉、张掖、民勤三个地区的小麦、玉米、蚕豆三种作物进行了盐碱土含盐量与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发现全盐量与作物产量从统计学上呈S型的关系,并用数学分析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对作物毒害最大的氯化物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中点四分法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疏勒河中游刚毛柽柳盐漠的群落结构组成;并采用若干离散分布模型的理论拟合、聚集强度指标和种间联结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该群落类型各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生态分布的联结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该群落的植物组成贫乏,以古地中海退却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地中海至中亚成分为主,多为旱生植物或盐地植物;2.群落层次结构单一,覆盖稀疏(2.95%),优势种重要值依次为:刚毛柽柳1.3927,盐穗木0.8434,盐爪爪0.4390,黑果枸杞0.1845,小果白刺0.1401;3.刚毛柽柳个体植丛近于均匀的随机分布,表现出较强的扩散能力;盐穗木和盐爪爪倾向于集群分布,后者聚集强度较高;4.优势种间只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态联结性,种内个体及种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不明显,在生境不发生较大变动时具有相对稳定性;5.基于中点四分法的种间联结性测定,能够揭示种间最大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沙冬青(Ammopipranthus mongolicus(M)、Cheng f.)在西北六省区,除地下水位较高、盐渍化较重的地方未见生长外,凡山前洪积、冲积扇、碎石河床、流动、半流动沙地,海拔2.000米以下的石质山坡,残山梁顶,黄土崖上均可见其零星生长或小片分布。为了探讨沙冬青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还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原因,我们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红卫车站附近的冬青梁为试点,对沙冬青和当地仅有的柠条、钻天杨三个树种,进行了形态解剖和生理生态方面的分析研究。(一)试验点的自然条件:冬青梁位于腾格里大沙漠的南缘,包兰铁路中卫县红卫车站的南侧,属半荒漠地带。海拔约1,500米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13毫米,最少年分仅88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年平均气温9℃,绝对最高气温37℃,绝对最低-23℃,沙面最高温度达74℃;西北风为主,大于4.5米/秒的起沙风年平均在200天以上;地下水位极深。地类有:流动、半流动沙地,山麓洪积冲积砾质坡地,残山黄土丘陵,石质山地等。土壤多属淡栗钙土,PH8,碳酸钙反应强烈,土壤平均含水量1.82—1.91%;植物以柠条、毛条、狭叶锦鸡儿、毛头刺为主,并有骆驼蓬、草麻黄等;复盖度约30—40%,山前倾斜地带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几种牧草与春小麦抑盐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种植牧草和春小麦对土壤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牧草脱盐作用明显,而种植春小麦脱盐效果不明显;种植春小麦、豌豆、红豆草和毛苕子,使0~20cm土层的盐分分别下降16.2%、28.9%、18.5%和45.1%,差异较大的原因是蔓生型的豌豆和毛苕子郁闭度大于直立型的小麦和红豆草;种植牧草降低了0~20cm土层的SO42-、Na+、K+、Ca2+和Na+/K+,而种植春小麦仅降低SO42-、K+、Ca2+,提高了Na+和Na+/K+。由此可见,种植牧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优于种植春小麦。  相似文献   
9.
甘肃的河西走廊,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重要孔道,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和经济建设上起过巨大作用。海上贸易兴起,其重要地位才逐渐衰落。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西北荒漠区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河西又将在祖国社会主义经济腾飞和持久发展中发挥新的历史作用。但是,目前的河西,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土地沙化和盐渍化严重,开发中如果不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定将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0.
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抑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密度毛苕子(Vicia villosa)处理的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研究了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的抑盐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cm的土层中,高、中和低密度毛苕子地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分别较对照降低78.5%,74.7%,71.1%;各处理间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可溶性盐分降低最显著的是0~20cm土层;毛苕子对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层次分布影响结果是形成表层高-中层低-下层高的态势;随总可溶性盐分量的减少,盐分离子组成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毛苕子能显著增大盐碱地的K^ /Na^ ;不同密度毛苕子处理的K^ 、Na^ 、Ca^2 、Mg^2 、Cl^-规律性较好而SO4^2-欠佳。毛苕子改良盐碱地可开发盐地草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西部内陆区次生盐碱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