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黑斑病的高抗无性系美洲黑杨I-69及黑斑病的高感无性系欧美杨I-45为材料建立的2个cDNA文库,随机挑取cDNA克隆进行5'端EST序列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20 023条.序列经聚类分析和拼接后,共获得10 816个Unigene,其中包括3 734个Contig,7 082个独立的Singleton.被注释的8 853个具有同源性匹配序列基因中,按照GO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分3个不同分类角度进行分类.在具有功能注释的8 853个Unigene中,选出330个与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毛果杨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发现有177个抗病相关候选基因出现在282个Unigene中,其中135个分布于杨树的18个不同连锁群上,其他42个基因位于还没定位的scaffolds上.所测定的这些EST序列为后期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杨树黑斑病的水平抗性遗传机制及进一步的相关基因发现奠定基础.
Abstract:
In an attempt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resistance of black spot disease in poplar,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leaves of Populus deltoides'Lus'(I-69/55)and P.euramericana'I-45/51',which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pathogen Marssonina brunnea f.sp.brunnea,were analyzed based on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A total of 20 023 valid ESTs from the 5'terminal ends derived from corresponding cDNA libraries of the two poplar species were sequenced.Cluster analysis of the 20 023 sequences yielded 10 816 tentative unigenes,including 3 734 contigs and 7 082 singletons.All tentative unigenes were classified by Gene Ontology functional categories.To find resistance-associated candidate genes and locate them on poplar genome,330 unigenes was chosen from 8 853 annotated tentative unigenes,and their BLAST alignment was conducted with Populus trichocarpa assembly,1 77 related candidate resistant genes were found,and they presented in 282 unigenes.Among these genes,there were 1 35 genes located on 18 different linkage groups of poplar genome,and 42 genes located on the different scaffolds.This study supplied a resource of candidate gene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 for the host horizontal resistance to the pathogen Marssonina brunnea at the whole genome range,and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gene discovery.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中地区栽培的杉木优良种源 ,本文对杉木分布区内的6 1个杉木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1、杉木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粗、侧枝数、结实率等主要性状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2、杉木从幼林阶段到速生阶段秩次相关、早晚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 ;3、杉木种源间生长变异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 ,呈现出从南至北、由东向西生产量逐渐下降的演变趋势 ;4、综合评定结果为 :适合鄂中地区的最佳种源有锦屏、邻水、大田、开化、那坡。优良种源有长停、修水、洪雅、乐安、谷城 ;5、采用杉木优良种源造林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树高平均遗传增益为 90 4% ;胸径平均遗传增益为91 3% ;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83 5%。  相似文献   
3.
宜昌薄皮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Lamb.var.yichangensisHuangetZhuang )是经中国林科院树木分类学家洪涛教授定名的 1个新变种 ,该变种具有树皮薄、生长快、干形好、材质优良、出材率高、林分生物量及光能利用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从宜昌薄皮马尾松分布区域及资源状况的确定、采种基地的工程建设程序、建设过程及成绩、基地建设的主要经营技术、采种基地建设成功的初步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为今后我省其他采种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选择鄂州,石首,松滋,浠水4县市作为试验点,进行了低丘和滩地的立地划分,开发模式,适地适树,抑螺植物选择及良种壮苗快繁等技术的研究。并将滩地扬树优良无性系选育截杆扦 插造林等技术组装成扬树产业化技术体系。通过本项研究技术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长江中下游(湖北段)低丘滩地的生态环境,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该技术成果还为整个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宜昌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宜昌市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信息源入手,按照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人口流相互联系的规律,运用城市复合生态观、城市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开展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类型及空间布局、城市森林水文效益、城市不同绿地类型环境效应等的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并通过对宜昌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辩识、诊断、调整与重构等过程,建立一个以成片森林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支持城市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恩施天然红椿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椿Toona ciliat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红椿为优势种的天然种群十分少见。对湖北省恩施州4个不同红椿天然种群设立样方调查。编制了红椿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对种群龄级数量进行动态预测,并对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种群空间结构和分布格局的成因。结果显示:4个种群的人为干扰强度:T4>T1>T2>T3;4个种群结构动态指数Vpi分别为23.8%, 34.0%, 27.8%和 32.3%,均为增长型。由于不同外界干扰强度,不同种群死亡率(qx)出现在龄级上推迟的现象;最高进入x龄级个体的生命期望(ex)值T3>T4>T1>T2。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曲线,模拟符合三次函数曲线。25,50和100 m2取样面积上,方差/均值比率法的t检验、Morisita指数I参数的F检验、负二项参数K值均表明:T1和T4种群为聚集分布,T2和T3种群为泊松分布。聚集强度T4>T1>T2>T3;拥挤程度:T1>T4>T3>T2。研究表明:红椿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增长状态,潜在干扰影响时,仍表现为稳定种群。红椿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特征,聚集分布主要来源于人为干扰。适当人为干扰,可以促进红椿种群更新、物种保护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图2表5参25  相似文献   
7.
基于EST序列的杨树候选SNPs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cDNA文库的2万余条杨树EST序列进行了候选SNPs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94个碱基替代型候选SNPs中,A/G替换类型最多,占32.98%,C/T替换型占13.83%,其它碱基置换型SNPs占53.20%.同时,对其中20个候选SNPs位点的重新测序结果表明,有13个(占65%)候选sNPs位点得到证实,其中,11个位点为碱基替代型SNPs,另外2个为杂合型位点.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二年以来,我们针对杂交高粱品质差的问题,开展了以选育优质,配合力高的高粱恢复系为主的高粱育种工作。把辐射诱变当作高粱育种主要方法之一,和杂交育种相结合,坚持了年年南育,现已进行了十二个世代的选育工作。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谈谈几年来在高粱辐射育种实践中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引种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及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引种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及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生种源问高生长具有明显差异,确定松本、伊那、日光为优良种源;家系间的高生长也具有明显差异,确定县诹访1号等20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原生种源的遗传变异幅度极大,具有相当的遗传改良潜力和遗传资源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8个杉木地理种源染色体的G—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的带纹总致、带纹分布、纯合程度和带纹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G一带带纹,可以作为识别不同染色体、染色体臂和片段的标记。可供在染色体工程育种、基因定位和进化研究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