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唑草腈对双季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后茬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双唑草腈及其与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和扑草净混用对双季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并评价了双唑草腈对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双唑草腈GR对双季水稻田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10、315和420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效均在87%以上,低剂量140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双季水稻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防效均在75%以上。2%双唑草腈GR 140、210、315和420 g/hm~2处理对后茬作物小白菜、马铃薯、小麦、紫云英和冬季油菜生长安全。2%双唑草腈GR以140、210 g/hm~2分别与苄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混用,药后30、45 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均在93%以上,显著优于2%双唑草腈GR相应浓度的单剂处理,其中2%双唑草腈GR 21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 g/hm~2混用可以达到2%双唑草腈GR 315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单独施用50%扑草净WP 450 g/hm~2对双季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其与2%双唑草腈GR混用后防效显著提高,但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综上,双唑草腈及其与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混用对双季水稻安全,可在双季水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广东省水稻田杂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及其可能的抗性机理,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法测定不同地区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对不同稗种群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iperonylbutoxide,PBO)和4-氯-7-硝基-2,1,3-苯并氧杂噁二唑(4-chloro-7-nitro-1,2,3-benzoxadiazole,NBD-Cl)对不同稗种群抗性水平的影响,并对替代药剂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广东省水稻田多数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仍表现敏感,但采自湛江市的1个种群BC-7对五氟磺草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达6.5倍。与敏感种群BC-2相比,BC-7种群并未发生已报道的ALS靶标抗性相关突变。PBO和NBD-Cl均可显著提高BC-7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其干重抑制中量GR50由31.1 g/hm2分别降为11.0 g/hm2和24.7 g/hm2。BC-7种群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仍较敏感,但对二氯喹啉酸和双草醚产生了抗性。表明P450和GST介导的代谢抗性是稗BC-7种群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适用于治理该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东北稻区稻稗Echinochloa oryzoides HJHL-715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稻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明确抗性种群的交互抗性和多抗性情况,研究3种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对其敏感性的影响;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稻稗的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离体活性测定、ALS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东北稻区,五氟磺草胺对稻稗HJHL-715种群鲜重的抑制中剂量GR50为62.53 g/hm^2;稻稗HJHL-715的ALS基因序列中未发现氨基酸突变,其ALS离体活性与敏感种群的ALS离体活性无显著性差异,ALS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敏感种群。1-氨基苯并三唑(1-aminobenzotriazole,ABT)、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PBO)、马拉硫磷3种P450抑制剂显著提高了稻稗HJHL-715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使其对五氟磺草胺的GR50由原来的62.53 g/hm^2分别下降到5.78、5.02、3.53 g/hm^2。表明东北稻区已经出现了对五氟磺草胺具有高水平抗性的稻稗种群,稻稗HJHL-715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很可能是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4.
农用有机硅对五氟磺草胺防治稗草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有机硅对五氟磺草胺防治稗草的增效作用和增效机理,本研究采用室内与田间试验测定有机硅助剂对五氟磺草胺的增效作用,并采用滴重法和HPLC方法分别探索有机硅对五氟磺草胺药液表面张力和吸收的影响。室内生测表明,有机硅对五氟磺草胺防治稗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当五氟磺草胺用量为7.5 g/hm^2,有机硅添加浓度为0.04%时,稗草的致死率和干重抑制率分别提高32.0百分点和39.6百分点;有机硅用量与增效效果非正相关。田间试验表明,有机硅对五氟磺草胺增效作用明显,对五氟磺草胺低剂量的增幅优于其高剂量的增幅;机理研究表明有机硅能够显著降低五氟磺草胺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强稗草叶面对五氟磺草胺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采用毒土法和喷雾法研究了不同剂型和用量NC-620和稻杰对水稻田稗草、千金子和三棱草的田间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对稗草的株防效从高到低分别是2.5%稻杰、NC-620(4%TB)、有效成分为(下同)100 g/hm2NC-620(33%WG)和80 g/hm2NC-620(33%WG)。NC-620对千金子有一定的防效,防效从高到低是NC-620(4%TB)、100 g/hm2NC-620(33%WG)和80 g/hm2NC-620(33%WG),2.5%稻杰对千金子无防效。三棱草与稗草的株防效基本相同,2.5%稻杰在防除效果上较NC-620好,45 d后防效高达90%以上。稗草、千金子和三棱草鲜重防效与株防效的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五氟磺草胺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床法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五氟磺草胺敏感性较高的水稻品种有加育253、加昆1号、秀水0209、加绍二号、B优827等,抑制根长的IC50值在1.65×10-2~4.48×10-2 mg/L之间;敏感性较低的品种有两优培等。敏感性高与敏感性低者IC50值相差44倍,IC10值相差51倍,总体上粳稻品种较为敏感,而多数杂交稻品种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在较低温度下水稻对五氟磺草胺更为敏感,15℃时五氟磺草胺对株高与根长的IC50值分别为6.74×10-2与1.58×10-2mg/L,在20、25、30、35℃条件下对根长的IC50值分别是15℃时的1.1、2.2、4.0、7.2倍。在水稻立针期用药液浸根处理后5 d,浓度大于0.10 mg/L 的处理株高均明显受到抑制。在水稻幼苗2叶期时用五氟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后15 d,用药量(有效成分)超过30 g/hm2者水稻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宁夏稻区稗草对五氟磺草胺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宁夏地区6个稗的原变种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crus-galli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测定了每个种群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序列和ALS酶离体活性,以及P450抑制剂马拉硫磷对稗草种群抗性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相比,5个疑似抗性种群对五氟磺草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10.18倍~32.71倍),其中抗性种群N14,N22,N27和N51的ALS 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N53的197位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敏感种群N43没有发现突变位点,五氟磺草胺对抗性种群ALS酶的IC50均明显高于敏感种群,马拉硫磷对五氟磺草胺有增效作用,可提高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综上所述,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产生抗性是由于靶标基因ALS突变,同时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也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五氟磺草胺在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五氟磺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田水和糙米中残留的分析方法,结合田间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及残留特性,并对稻米中五氟磺草胺残留的膳食暴露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在0.005~0.5 mg/L范围内,五氟磺草胺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001~0.002 mg/kg,定量限(LOQ)为0.003~0.005 mg/kg。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五氟磺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田水和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9%~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8%~8.5%之间。浙江、福建和黑龙江2年3地的田间试验表明: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在水稻植株、稻田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5~3.3,3.0~4.7和1.6-3.0 d,说明该药剂在稻田环境中消解速率较快。以五氟磺草胺有效成分含量37.5和56.3 g/hm2分别施药1次,于水稻成熟期采样检测,发现其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0.005 mg/kg,表明其膳食摄入风险很低,该研究结果可为五氟磺草胺风险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复配剂(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对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应用安全性。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对直播稻田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90~180 g/hm2的综合防效可达9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氰氟草酯,与五氟磺草胺、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丙草胺+苄嘧磺隆的防效相当。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显著降低了稗、鸭舌草种群对田间N、P、K养分的吸收,保持了土壤肥力。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有效成分用量90~120 g/hm2苗后茎叶处理对水稻安全,对后茬小麦、油菜、甘蓝、葱、大蒜等作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饶镭  邹子玉  刘浪  罗娟  李保同 《植物保护》2022,48(3):312-320
为明确50%双环磺草酮SC及其混剂35%双环磺草酮·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SC对稻田主要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茎叶喷雾法试验了50%双环磺草酮SC及其混剂对杂草的防效和对供试籼稻和粳稻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0%双环磺草酮SC施用剂量为300 g/hm~2时,药后35 d杂草株防效为65.38%~90.79%,对供试籼稻和粳稻安全,当使用剂量增加到487.5 g/hm~2时,对供试籼稻‘泰丰优736’产生明显药害,水稻植株叶片白化枯死,植株较矮,分蘖数少;当使用剂量增加到600 g/hm~2时,供试粳稻(‘甬优1538’)发生轻微药害,而当使用剂量增加到975 g/hm~2时,供试籼稻发生严重药害,药害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8.83%~68.59%和44.17%~62.18%,减产75.48%~75.55%;有13.89%~19.08%的供试粳稻产生药害,减产19.35%~21.70%。双环磺草酮单独施用时对稻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水稻安全性较差,不适合在籼稻田施用,在粳稻田的推荐施用量为300~487.5 g/hm~2。35%双环磺草酮·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SC在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