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19篇
  35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不同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耐旱性的影响,以忻1号(黑)、忻2号(白)和忻3号(红)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土培育苗的方法,设置6个PEG 6000浓度梯度(0、5%、10%、15%、20%、25%),对3种麦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根长等指标和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根长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用回归分析求得白半致死PEG 6000干旱胁迫浓度为20.02%,黑为20.25%,红为24.70%;(2)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3种麦幼苗SOD和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红耐旱性最强,黑次之,白最差。  相似文献   
2.
3.
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选地整地、切条扦插、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留种等方面总结了蒿标准化种植技术,以期为嵩明县蒿标准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分析麦不同采收期的饲用价值差异及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择忻5号作为试验麦品种,播种后分别采集出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麦,测定各阶段和各部位的养分组成。结果:干物质含量随着麦生长阶段的变化逐渐升高,CP、EE的含量逐渐降低(P<0.05),NDF和ADF的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而钙、磷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麦各生长阶段各部位的养分差异较大,在4个生长阶段中,干物质、CP、NDF和ADF在各个部位中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EE只在成熟期各部位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麦出苗期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其次为灌浆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试验二:选择年龄和体重相近的40头健康西门塔尔杂种肉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1、2、3组分别用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麦替换对照组50%的玉米青贮,为期30?d。结果:试验1、2组的肉牛AD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3.8%、29.7%(P<0.05),且均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2组的肉牛ADMI显著提高7.6%(P<0.05)。试验1、2、3组肉牛FCR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18.7%、17.0%、7.5%(P<0.05),其余指标未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麦各生长阶段和各部位中的养分差异较大,部分替代玉米青贮能有效提高肉牛生长性能,饲喂价值灌浆期>开花期>成熟期。 [关键词]麦|饲用价值|采收期|肉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西昌市藜麦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适应于西昌市种植的麦品种,引进了7个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7个麦品种在西昌市均能够正常出苗、开花、结实和成熟,生育期从短到长顺序依次为PI51036、陇3号、青1号、陇1号、冀1号、冀2号、Ames21909。陇1号的营养生长阶段时间最长,其次是Ames21909和冀1号。不同品种之间植株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差异较大。产量为1 532.39~2 811.64 kg/hm2,以冀1号最高,其次是陇1号,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各品种田间表现,陇1号和冀1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次是青1号、陇3号、冀2号,Ames21909、PI51036综合性状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6.
藜麦营养功能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蔡甸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城郊林果采摘业快速发展实情,开展(黄桃)林下蒿栽培试验示范。在分析蒿设施栽培与林下半野生栽培各自特点的基础之上,介绍利用(黄桃)林下空闲地种植蒿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后,在3—4月可收获蒿1~2茬,667 m~2可产黄桃750 kg、蒿1 500 kg,且所产蒿绿色、优质,原始风味浓郁;利用新模式平均667 m~2产值在1万元以上,其中仅蒿一项的产值就超过0.7万元;具有低投入、省人工、易操作且产品绿色,效益佳的特点,对比蒿设施(常规)栽培,林下蒿栽培具有较大优势,为蒿产业和乡村采摘旅游发展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品种麦幼苗对海拔梯度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本试验以4个麦品种—‘陇1号’、‘陇2号’、‘陇3号’及‘陇4号’为材料,选取甘南州临潭县3个不同海拔(2380 m,2580 m,2780 m)分布区为试验地。通过测定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麦品种幼苗在不同海拔试验区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建立麦品种和环境相适宜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麦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含量逐渐降低,海拔2780 m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逐渐升高,在海拔2780 m达到最大值;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麦品种幼苗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说明高海拔下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温度降低,导致麦幼苗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以清除多余活性氧(ROS)自由基,使得植株能够适应高海拔环境而正常生长,但生物量较低海拔仍有降低。因此,不同品种麦在低海拔地区受到的胁迫较低,虽然在高海拔区域胁迫加剧,但麦幼苗可以正常生长并进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10.
藜麦山药燕麦南瓜营养粉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为主要原材料,搭配山药、燕麦、南瓜,通过摸索各材料烘烤温度、时间,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感官评价标准获得最佳配比,并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及进行微生物检测,以期获得麦营养粉的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表明,该营养粉最佳质量配比为麦粉∶山药粉∶燕麦粉∶南瓜粉为12∶3∶4∶8;其中,麦为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根据该工艺流程制作的麦山药燕麦南瓜营养粉口感适中、营养均衡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