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4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的基因表达调控包括编码基因的阶段特异性表达调控及非编码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微小RNA(microRNA, miRNA)作为一类小的非编码RNA, 通过识别靶基因非翻译区的结合位点, 导致mRNA降解或者蛋白质翻译抑制, 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作用。近年来, miRNA在哺乳动物生殖活动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miRNA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精子成熟、卵母细胞成熟、卵泡发育及早期胚胎发育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可通过调节支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或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精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 在精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发挥间接或直接调控作用, 也可通过调节卵母细胞、卵丘细胞以及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激素合成和细胞间作用, 对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进行调控。作者主要介绍了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过程中, miRNA的细胞和阶段特异性表达及其对靶基因的调节作用, 以期为深入研究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精索上神经(superior spermatic nerve,SSN)对睾丸功能的影响,25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左右睾丸切除精索上神经,手术30 d后两组大鼠同时处死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不影响睾丸指数的大小但使附睾尾精子数极显著降低(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不影响曲细精管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增殖,但影响曲细精管的形态和生殖细胞的规则排列。RT-PCR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明显上调β1AR mRNA的表达,下调β2AR mRNA的表达;另外切除精索上神经不影响睾丸3β-羟胆固醇脱氢酶(3β-HSD)mRNA表达,但显著抑制类固醇快速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mRNA表达(P<0.05)。结果表明,支配睾丸的精索上神经通过调节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和β2AR的表达及StAR和P450scc影响睾丸睾酮的合成和精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单环刺螠精巢年周期发育及精子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精巢的形态结构及其年周期发育,并利用超微技术观察了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单环刺螠的精巢呈条带状,位于虫体尾部,两端通过肌束分别与呼吸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精巢由生精细胞团与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位于精巢中央,精原细胞团分布于结缔组织外周,精母细胞团散布于结缔组织内,各级精母细胞脱离精巢落入体腔液中,历经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形成精子脱离细胞团进入肾管。根据精巢的组织学特征,将单环刺螠的精巢年周期发育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精巢和体腔液中精子发生各时期的结构变化,包括细胞核形态的变化、顶体发生以及尾部的形成。本研究揭示了单环刺螠的精巢发育特点、精子发生历经的场所和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6.
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而引起基因可遗传变化的机制,包括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的调控及DNA特定碱基结构的修饰,它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机体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从而确保精子具有正常的功能。冷冻过程会造成精子不可逆的损伤,这些冷冻损伤可能与精子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作者对精子发生及冷冻保存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透射电镜显微镜技术观察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塔形马蹄螺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精原细胞呈近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较少;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线粒体增多;次级精母细胞较初级精母细胞小,线粒体较多,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呈扁囊状。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成较大的团块;Ⅳ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核内染色质凝聚成高电子密度均质化,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猪睾丸组织注射白消安消融猪内源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C)的效果,以及猪SSC同种异体移植后对内源性SSC消融受体生殖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3 mg/kg剂量的白消安对9头6周龄大白公猪进行睾丸注射,另外3头注射2 mL 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3周后,对试验组公猪以相同剂量进行第2次睾丸注射。第2次注射3周后,采集试验组和对照组公猪睾丸进行相关检测,评估内源性SSC消融情况。第2次白消安注射1个月后,以两步酶消化法处理5~7日龄大白仔猪睾丸分离得到睾丸单细胞悬液,并用明胶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纯化后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SC的纯度。异体移植SSC 4个月后,用微卫星标记检测受体公猪精液以及睾丸组织中供体来源SSC的存在。结果 以3 mg/kg剂量的白消安处理大白公猪2次后,睾丸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试验组睾丸曲细精管中各级生精细胞消融但其支持细胞结构完好,可以支持外源性SSC的定植及发育。免疫荧光以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睾丸单细胞悬液经纯化后UCHL-1阳性细胞占比由差速贴壁前的16.3%提高到了50.8%。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猪SSC移植4个月后,移植组睾丸组织生精细胞恢复,在受体睾丸曲细精管基底膜上可检测到UCHL-1阳性SSC。受体睾丸组织的微卫星标记分析显示了供体SSC的存在,表明移植进入受体睾丸中的供体SSC可以在受体睾丸中定植存活超过4个月;精液微卫星标记未检测到供体来源的精子。结论 以3 mg/kg剂量的白消安注射公猪睾丸能有效消融内源性SSC,可以用来制备SSC移植的受体猪。两步酶消化及明胶差速贴壁法可成功分离纯化猪SSC。猪SSC经同种异体移植后可以在受体睾丸中定植存活超过4个月。  相似文献   
9.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指位于曲精细管基膜上的一类原始精原细胞,近年来因其在生产转基因动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胚胎发育前期,一小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并迁移至生殖嵴,PGCs随后增殖分化形成生殖母细胞并迁移至睾丸基底膜,随着雄性动物出生,生殖母细胞迁移至细精管并转化成SSCs。本文概述了近年来SSCs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SSCs的分离、鉴定、体外培养体系以及SSCs诱导精子。此外,本文重点阐述了SSCs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支持细胞中促卵泡素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支持细胞在精子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支持细胞的数量决定睾丸大小、生精细胞数量以及最终生成精子数量。促卵泡素作为保证雄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激素之一,通过与支持细胞上的促卵泡素受体结合,诱导5种信号途径,导致支持细胞中各类转录因子被激活,引起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保证生精细胞顺利发育成精子。文章主要围绕支持细胞中促卵泡素信号途径,及其对细胞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