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25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水电开发对流域鱼类资源的影响,遏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趋势,2009-2015年5-7月对乌江下游干流漂流性鱼卵进行阶段性调查,初步分析银盘电站蓄水前后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卵12种,包括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中华金沙鳅(Jinsha sinensis)、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吻鮈(Rhinogobio typus)、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蛇鮈(Saurogobio dabryi)、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铜鱼(Coreius heterodon)、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漂流性鱼卵年资源量为1012.99万~18673.97万粒,鱼类产卵场自上而下分布有彭水、高谷、江口(杨家沱)、武隆(石鼻子)、土坎(桃子沟)、羊角6处。银盘电站蓄水后,乌江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较蓄水前发生了显著变化。种类组成中,典型的流水生境繁殖类群减少,缓静水生境繁殖类群增加;产卵规模显著下降,以长鳍吻鮈、铜鱼、圆筒吻鮈、中华金沙鳅的减少尤为显著;产卵场减少并逐步往坝下压缩,数量由6处减少到3处,长度由35 km减少到18 km,位于银盘库区的彭水、高谷产卵场消失,江口产卵场规模显著减少。产漂流性卵鱼类的大规模产卵都在涨水时发生,不同种类产卵对水文条件的要求有所差异,大坝建设引起的栖息地萎缩和水文情势改变是导致乌江下游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水库生态调度补偿措施,通过合理下泄生态流量,加大脉冲流量和流水江段长度来满足重要鱼类的繁殖和早期发育需求,并结合人工增殖放流、鱼类基础监测和生态学研究等综合手段,强化乌江下游鱼类资源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靠近三峡大坝的第一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中碳氮元素分布特征.[方法]在2015年春季,从分布于三峡水库典型支流香溪河入河口河段的三个采样点,用柱状沉积物采样法采集样品,研究该区域碳、氮等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结果]所调查河段的沉积物中总碳含量为1.74%-3.52%,总氮含量为0.1%-0.3%.总碳含量的沿程变化表现为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总碳平均含量低于上游,深度变化是靠近河口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底层.而总氮含量的沿程变化和深度变化没有总碳变化明显.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δ13C值小于上游采样点.[结论]该研究为认识香溪河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北盘江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为研究对象,在矩形水槽中设置由气压为14.7kPa,孔距为1.0cm、2.5cm、4.0cm,孔径为1.0mm、1.5mm、2.0mm所组成的9组气泡幕密度,采用单因子试验法研究不同密度的气泡幕分别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果。结果表明,9种密度的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均有一定的阻拦效果,其中花鱼骨在密度Ⅲ(孔距1.0cm、孔径2.0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 (96.00±2.65)%。白甲鱼在密度Ⅱ(孔距1.0cm、孔径1.5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95.33±3.06)%。本研究可以为物理屏障拦鱼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小江流域消落区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3-9月对小江流域消落区5个断面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小江流域消落区土壤Cu、Zn、Pb、Cr、Fe和Mn均值分别为28.90、72.73、23.58、20.70、35.58×103和517.14 mg/kg.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99,污染等级处于警戒级.小江消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沿程分布以高阳站点较低,黄石站点较高,且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随高程升高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时间分布上以3月和7月各重金属均值含量较高.与2009年相比,2010年消落区土壤重金属Fe、Mn和Zn含量有所降低,Cu和Pb含量有所增高.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5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和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Fe、Mn与其他重金属相关性显著(P<0.05或P<0.01),而Cu和Pb也显著相关(P<0.01),Cr与Fe、Mn之外的重金属的相关性都较弱,初步推断Fe、Mn和Zn属于“自然因子”类别元素,Cu和Pb属于“污染因子”类别元素.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白缘?(Liobagrus marginatus)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在金沙江支流黑水河采集白缘?244尾,分析其年龄结构、生长特性和生活史类型,并通过脊椎骨进行其年龄鉴定。结果显示,黑水河白缘?由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以2龄个体为主,占50.4%。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3×10-5L2.78 (R2=0.947),全长与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t =133. 13 [1 - e-0.24 (t+1.92)]和Wt = 24.02 [1- e-0.24 (t+1.92)]2.78。体重生长速度和加速度均具有拐点,拐点年龄为2.34龄,拐点体长85.19 mm,拐点体重6.30 g。通过模糊聚类法分析,确认白缘?属于r-选择鱼类。研究表明,白缘?的种群结构呈现低龄化,水电开发和过度捕捞是影响其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白缘?的捕捞规格应该高于其拐点年龄,即体长大于85.19 mm,体重大于6.30 g。  相似文献   
6.
开展中国结鱼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育,为中国结鱼的物种保护和资源恢复提供基础技术资料。中国结鱼于2019年6-7月分批次来源于澜沧江景洪江段,体质健壮无伤,共50尾,1~5龄,水泥池培育。经过1年驯养(水温19.6~29.0℃),中国结鱼成活率90%,体增重80%~100%。选择体重大于3.0 kg 的雌亲鱼和体重大于2.0 kg雄亲鱼用于繁殖,2020年10月24日采用2次注射法人工催产20尾亲鱼,针距 11~12h,效应时间11~20 h,共产卵3万粒,平均受精率2%。受精卵倒入纱网孵化框放入水泥池中流水孵化,密度为1.0×105粒/m3,自然水温(24.3~25.3℃),出苗500多尾,出膜时间84~90 h。仔鱼用5%甲醛固定后电子显微成像系统拍照观察,初孵仔鱼全长1.10cm;8日龄50%以上的鱼苗已经开口摄食;11日龄仔鱼卵黄吸尽;32日龄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7.
对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控制是阻断该疫病流行的关键,目前已有的相关防控研究通常是基于行政区或像素尺度,且仅依靠专家经验或部分地理环境要素来分配钉螺防控资源,这可能导致防控区域与防控需要的错估。通过对江汉平原进行水生态功能区划,并将分区结果应用于钉螺控制,有助于防控措施的精细化。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分区方法,二级分区采用“自下而上”的聚类分区方法,一级分区以流域为基础单元进行,二级分区基于高程、植被、河渠、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水生态功能指标,通过聚类法合并子流域得到分区单元,并统计各水生态功能区螺情,分析螺情与水生态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江汉平原水生态功能区可划分为2个一级区,包括汉江流域水生态区(Ⅰ)和长江流域水生态区(Ⅱ)。二级区9个,二阶聚类凝聚和分离的轮廓测量值为0.4和0.3,表明聚类效果较好;二级分区按钉螺分布及流域地理环境要素特点可分为3类,分别为长江过境类(Ⅰ-3、Ⅱ-2、Ⅱ-5、Ⅱ-6)、丘陵主导类(Ⅰ-1、Ⅱ-1、Ⅱ-3)及河渠主导类(Ⅰ-2、Ⅱ-4)。将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应用于钉螺防控,可为血吸虫精准防治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围绕生物通道恢复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方案设计与分析,搭建生物通道恢复技术框架,为推动长江中下游江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思路与借鉴参考。以涨渡湖群为研究试点,系统总结了该水域江湖洄游鱼类在“长江-湖泊”的迁徙、洄游规律,掌握鱼类入湖和出湖习性。围绕幼鱼入湖、成鱼入湖与出湖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需求,结合河湖水位变化特征与影响、现有工程及调度措施的局限性,提出了“季节性灌江纳苗”“生态水网+过鱼设施”及调度运行等方案,从保障江湖洄游性鱼类生活史完成的角度搭建生物通道恢复框架。工程建设、综合调度和管理措施旨在解决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江湖阻隔问题,以达到洄游鱼类及生物多样性恢复、河湖水生生境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模型是研究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Ecopath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模型,可量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进行现状评价、过程模拟及趋势预测,最终提出适宜的生态系统管理措施。本文对Ecopath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归纳了其在国内外水生态系统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实例,初探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研究区域的生物种群动态及食性组成等基础研究的不足,会导致模型P/B、Q/B参数输入的准确性不高;对Ecopath模型的敏感度分析、输入参数的不确定度分析及模拟效果的评估,在该模型发展及应用过程中可能更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渡河乐山段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分布特征,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大渡河河口乐山市沙湾区至市中区长约30km的河网段布置7个采样断面,采用定置刺网、地笼和电捕等方法,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7种,隶属于5目、13科、48属;其中,鲤形目(38种)占总数的66.67%;鲇形目(13种)占22.81%;鲈形目(4种)占7.02%;合鳃目(1种)和鳉形目(1种)均占1.75%。该区域鱼类群落以杂食性、底栖、适应缓流生境的种类为主。根据优势度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分析,安谷电站坝上库区河段鱼类优势种有7种,坝下河段有8种,生态河道有8种。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安谷电站坝下河段最高。生态类群分析表明,安谷电站坝上与坝下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渔获物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目前的水电开发和过度捕捞是影响大渡河乐山段鱼类资源最主要的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