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47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20篇
  119篇
综合类   471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385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滴灌下生物质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改良材料对滴灌盐渍土水、盐、肥运移过程的调控效应,采用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生物炭和腐殖酸两种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和再分布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盐渍土壤水盐的时空动态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水分入渗驱动的盐分运移过程和蒸发扩散驱动的水盐再分布过程;铵态氮含量在时间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的运移再分布特征较弱;硝态氮含量初始时空分布表现出与水盐相似的运移特征,受铵态氮硝化作用的多重影响,后期空间分布与铵态氮空间分布相似;生物炭通过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了入渗阶段土壤水、盐、氮的运移速率和分布范围;腐殖酸通过提高土壤田间持水率增大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盐、氮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同时其对尿素的水解和硝化过程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果。应用生物质改良材料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调控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同时,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运移过程及其分布,这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盐渍农田的节水、控盐、减肥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祁连圆柏整株生物量与生长指标数据,为估算祁连圆柏林的生物量估算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共获取了63株祁连圆柏天然林样木生物量与生长指标实测数据。用其中50株样木数据进行回归模拟,用其余的13株样木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检验,构建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单木水平下,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6,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0、0.85和0.05;枝条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897,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69、0.80和-0.66;叶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61,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4、0.86和0.15;根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3,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12、0.997 和-0.01。在调查数据范围内构建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祁连圆柏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关系,形式简单、使用方便;与实测值相比,树干与叶生物量模拟值偏小,枝和根偏大。  相似文献   
3.
花是植物重要的生殖器官,受到多种花发育因子的调控。AGAMOUS(AG)在花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对于植物的繁殖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AG与其他花发育基因、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植物花器官的形态建成。近年来研究发现,AG基因对于花序分生组织向花分生组织的转化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它与WUSCHEL(WUS)基因的反馈调节途径促进了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本综述总结了AG基因在植物花发育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及生物学功能,展望了花发育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体细胞克隆荷斯坦奶牛出生后死亡的原因,对新生后死亡的克隆荷斯坦公牛和自然繁殖的荷斯坦公犊的主要组织器官进行比较。通过解剖和石蜡切片-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技术,对主要的组织器官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后死亡的克隆荷斯坦公牛肺部结构清晰;肝脏的肝细胞明显肿大,出现脂肪轻度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心肌的肌纤维间空隙增大;骨骼肌纤维间隙明显,空泡变性,这可能导致该克隆牛犊肌肉无力并功能不全;淋巴结皮髓质界限不分明,淋巴小结细胞较稀疏,生发中心不明显,淋巴窦细胞较少;脾脏内红细胞较少,这说明该克隆牛的造血功能可能不完善;胸腺的皮质部分和髓质部分界限不明显,嗜酸性胸腺小体不易辨认,可能发育不全。该克隆公牛免疫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现象较严重,这有可能是其出生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1日龄感染CIAV雏鸡接种ND疫苗后,其免疫器官组织T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感染CIAV雏鸡ND疫苗免疫局,其胸腺和脾脏以及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的T细胞数量,于接种ND疫苗后较未感染CIAV免疫对照雏鸡明显减少,表明感染雏鸡的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及局部免疫组织对ND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明显降低.ND强毒攻击后,感染免疫鸡的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未感染免疫对照鸡.  相似文献   
6.
巨峰葡萄晚秋叶施^15N—尿素的吸收,运转,贮藏和再分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管长志  曾骧S 《园艺学报》1993,20(3):237-242
  相似文献   
7.
A spontaneously occurring rice (Oryza sativa L. ) mutant, characterized by homeotic conversion in glumes and stamens, was found in the progeny of a cross. The mutant showed long glumes and glumaceous lodicules and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stamens into pistils. Mutant florets consisted of 1 to 3 completely developed pistils, some pistilloid stamens with filaments, but tipped by bulged tissue and 0 to 3 stigmas. It seens that the mutant phenotype of the homeotic conversions in glumes and stamens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 loss-of-function mutants in Arabidopsis and Antirrhinum. The mutant i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as a segregation ratio of 3:1 (wild type to mutant plants) was observed in the F2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8.
试验将槐花蜂花粉进行振动磨超微粉碎破壁,分别按1 g/kg、5 g/kg、10 g/kg三个不同剂量混到蛋鸡饲料中,从7日龄开始饲喂至50日龄,每个剂量分两个试验,试验一用新城疫Ⅳ系疫苗免疫雏鸡,利用β-微量法监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试验二用大肠杆菌油乳苗免疫雏鸡,利用间接血凝法监测血清中大肠杆菌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分别定期称重捕杀取脾、胸腺、法氏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取肠道内容物计数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测定肠道内pH值。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破壁蜂花粉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病毒抗原性抗体效价和菌体抗原性抗体效价,对雏鸡免疫器官的发育以及肠道内环境、菌群的平衡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1分离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的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18S rDNA全基因序列为1769bp,在进化树上与同种国外分离株A.oligospora var oligospora 1最为接近,同源性为94.7%。这与二者都具有捕食性结构—菌网的特点相一致。证实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捕食性结构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种系发生有关。从少孢节丛孢菌3个分离菌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A.oligospora 1、A.oligospora2)的进化树及同源性来看。不同国家地区的丛孢菌属(Arthrobotrys)分离株确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Darnel ( Lolium temulentum ), a weed of wheat and barley, is either awned or awnless. The role of the darnel awn in dispersal was investigated in relation to human'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cereal cultivation in a Malo village, Gaytsa, south-western Ethiopia. In 24 free-threshing wheat fields and 11 emmer wheat fields, 129 and 88 spikes (one spike per plant), respectively, of darnel were randomly sampled. At the market in Gaytsa, 11 free-threshing wheat grain samples and eight emmer wheat grain samples of 150–200 g were collected. For each grain sample, the number of wheat grains and awned and awnless grains of darnel were recorded. The relative percentage of the awned form in free-threshing wheat fields was 8.53% and that in emmer wheat fields was 70.45%. The relative percentage of awned grains in free-threshing wheat grains from the market collection was 3.55% and that in emmer wheat grain lots was 75.20%. The morphology of awned darnel grains resembles emmer wheat grains and awnless darnel grains resemble free-threshing wheat grains. Thus, grain mimicry controls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forms of darnel with the wheat species. The lack of an awn itself functions for darnel grain as a dispersal mechanism in free-threshing wheat cultivation systems compared with other wild grass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