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0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以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为试材,采用RAPD方法研究其亲缘关系。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条,对23份试材进行扩增,共产生153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0.2条带,多态性条带占77.1%。通过遗传相似性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结合杂交结实性与幼胚拯救成苗率,认为:父母本亲缘关系近的遗传距离较小,杂交亲和性好,结实率较高,幼胚拯救易成功;反之杂交亲和性差,难以结实,幼胚拯救成苗率低。根据以上数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栽培菊花的起源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用 4种引发剂溶液处理 2个杂交稻品种汕优 10和两优培九种子 ,并测定种子和幼苗脯氨酸、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结果表明 ,引发处理种子脯氨酸和蔗糖含量提高 ,而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降低。引发降低了盐胁迫后汕优 10幼苗脯氨酸含量 ,但提高了两优培九幼苗脯氨酸含量。引发处理还能提高盐胁迫后幼苗的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及水稻幼苗耐盐指数和耐盐比率。杂交水稻幼苗耐盐指数、耐盐比率与种子脯氨酸含量 ,以及盐胁迫后幼苗内部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种子果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盐胁迫后幼苗的可溶性总糖、果糖含量与种子可溶性总糖和果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而种子脯氨酸含量与盐胁迫后幼苗果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 ,种子引发通过降低种子果糖水平 ,增加种子脯氨酸含量和盐胁迫幼苗果糖水平 ,从而增强杂交水稻幼苗的耐盐性。试验还表明 ,杂交水稻组合汕优 10耐盐性强于两优培九 ,但引发的效果以两优培九组合更好。 相似文献
3.
4.
百合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6种不同的授粉方法对百合野生种渥丹、毛百合、细叶百合、兰州百合、垂花百合及亚洲百合杂交系品种布鲁拉诺的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杂交亲和性较好的杂交组合有布鲁拉诺×渥丹、毛百合×细叶百合,有胚率分别为3.05%和6.50%;杂交亲和性很差的杂交组合有兰州百合×卷丹,有胚率为0。对于花柱较长且粗的百合种(如布鲁拉诺、毛百合)切割花柱授粉方法大多能提高蒴果的膨大程度,在切割花柱基础上再重复授粉或提前授粉,更有利于种间杂交的结实;而对于花柱长且细的百合种(如兰州百合),切割花柱的授粉方法反而降低其蒴果膨大程度;对于花柱较短的百合种(如渥丹),切割花柱与否对其蒴果的膨大程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向杂草诸葛菜的潜在基因漂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抗除草剂草甘膦和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为父本 ,诸葛菜为母本 ,在人工授粉条件下研究抗性基因向诸葛菜的潜在基因漂移。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油菜花粉在诸葛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并与诸葛菜自花授粉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2种转基因油菜花粉在诸葛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类似。花粉粘合的数量比自交时显著减少 ,出现粘合延迟现象 ;花粉在柱头上不能正常萌发生长 ,有的呈现明显的畸形 ,花粉管不能穿过乳突细胞 ,更不能进入花柱和胚囊发生受精 ,这些结果表明两者的亲和性较差。授转基因油菜的花粉后诸葛菜不能结实也进一步证明了两者的亲和性较差。上述结果表明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向诸葛菜漂移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和后代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9个不同类型的葡萄品种为亲本,进行了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和后代染色体倍性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差,难以获得杂种后代。其中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种子形成率、种子出苗率都高于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中共产生6株三倍体,以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三倍体的比例为13.2%,高于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在以三倍体为育种目标的杂交中,应以优质的四倍体品种做为母本来配置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7个小豆核心种质杂交亲和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作物杂交亲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杂交结荚率 ,也是育种工作中最基础的研究内容。选用JN5、JN0 0 1、河北 80 1、B 1、L I 10、NL3、大纳言 7个重要的小豆核心种质作正反交试验 ,对其亲和力进行了研究 ;并对部分组合的F1植株超亲优势、中亲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空气中湿度较大或阴天时杂交成功率较高。 (2 )不同种质材料的杂交亲和力有显著差异 ,同一种质材料作为父本或母本其杂交亲和力也有显著差异。大纳言、河北 80 1、JN0 0 1等 3个种质材料用作母本比用作父本亲和力好 ;而NL3用作父本要远远好于用作母本 ;JN5品种在父本中亲和力最高 (平均达 2 6 9% ) ,作为母本其亲和力也相对较高 (17 7% ) ,JN5可作为桥梁亲本。 (3)由亲和力高的种质材料杂交组配得到的F1植株杂种优势也比较明显。 (4)研究所改良的杂交新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杂交结荚率 ,使小豆育种组配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砧木对网纹甜瓜嫁接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网纹甜瓜品种西域一号为接穗,选择葫芦科的7个不同栽培品种做砧木,研究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性及嫁接植株的生长指标、果实性状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以西葫芦、丝瓜、瓠瓜、网蜜甜瓜为砧木,植株嫁接成活率及亲和力均达到100%;其中以碧玉瓠瓜为砧木,嫁接植株生长最快,株高和功能叶单叶面积最大;以江蔬一号丝瓜和碧玉瓠瓜为砧木,嫁接植株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最高,与自根植株差异显著。不同嫁接植株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低光强区呈直线上升,光强提高到1 500μmol.m-2.s-1后,变化趋于平缓。江蔬一号丝瓜及网蜜甜瓜与西域一号网纹甜瓜的嫁接亲和力强,植株生长势旺,光能利用率高,果实性状和品质良好,是优良的嫁接组合,西葫芦和瓠瓜也表现较好。中国南瓜和节瓜不适宜做西域一号的砧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干湿交替环境下植物或栽培作物发生补偿效应的生理学机制,为现代生物学节水的实践研究以及植物抗旱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琼脂-聚乙二醇(Agar-PEG)培养介质中,从根系结构变化、C、N代谢、渗透调节以及活性氧防御系统的优化等方面,对旱后复水诱导玉米根系功能发生补偿效应的生理学机制进行初探。【结果】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活力明显减弱,而复水后,随着复水时间的推移,诱发出大量的新侧根和根毛,代谢功能增强,补偿或部分补偿了干旱胁迫造成的危害。可溶性糖在体内进行了重新分配,运往根系的可溶性糖显著增多。除Gly和Ala含量在干湿交替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中无差异外,复水处理的其他游离氨基酸及其总量均介于一直胁迫和一直湿润处理之间,而且两两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复水处理在维持根系较低的O2-和H2O2含量的同时,提高了SOD和CAT的活性,减小了膜脂过氧化危害和离子泄露,具有预警作用。【结论】旱后复水玉米光合产物向根系的重新分配、Pro和其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活性氧清除和防御系统的优化、以及新生侧根和根毛的形成,可能正是干湿交替水环境下玉米根系功能产生补偿效应的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