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312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80篇
  560篇
综合类   1443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9种水稻产量和铅、镉的差异,并研究了9种调理剂在水稻不同生长其施用对晚稻产量及稻米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1)泰优398中铅和镉的含量均较低,且均未超标;最优的水稻品种为早丰优华占,其次是泰优398和桃湖优莉晶;(2)调理剂A和钝化剂A作基肥处理后稻谷中铅超标,分别超出了20%和15%;仅有石灰处理的稻谷中铅的含量降低了20%;稻谷中镉均未超标;微肥作基肥施加后稻谷中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后稻谷产量均有增加,其中调理剂B施加后稻谷产量增加最多,增加了22.42%;石灰施加后理增加3.38%;(3)石灰和硒肥作追肥施加后稻谷中铅的含量均降低88.24%;硅肥、硒肥和铁肥作追肥施加后稻谷中镉分别降低了62.92%、52.81%和44.94%;石灰、铁肥和硒肥施加后稻谷产量降低0.04%、0.14%和5.25%;锌肥和硅肥施加后稻谷产量增加10.08%和0.16%;硅肥和石灰作追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不同植被措施下排土场边坡细沟发育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恢复年限植被措施对煤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效应,采用样方调查法,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永利煤矿矿区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以裸露边坡(CK)为对照,研究不同恢复年限(1a、3a、5 a)的沙柳方格+沙棘+沙打旺(SHA)和沙柳方格+沙打旺(SA)2种措施对细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a时CK、SHA与SA措施细沟宽度均集中分布在4~8 cm,细沟深度均集中分布在2~4 cm;3 a时CK、SHA与SA措施细沟宽度则集中分布在4~8 cm、8~12 cm、4~8 cm,细沟深度均集中分布在4~6 cm;5 a时CK与SHA措施细沟宽度均集中分布在8~12 cm,而细沟深度则集中分布在4~6 cm和8~14 cm;(2)CK(1~5 a)、SHA措施(1~5 a)和SA措施(1~3 a)的细沟平均宽分别为7.57~11.35 cm、7.58~13.31 cm和5.57~6.14 cm,细沟平均深分别为3.38~6.23 cm、4.19~10.34 cm、2.59~4.24 cm,三者的细沟平均宽深比分别为2.39、2.12和2.05,平均细沟密度分别为1.52~5.25 m·m–2、1.42~1.68 m·m–2和1.88~2.25 m·m–2;(3)1 a时CK、SHA和SA措施的细沟宽深比随坡长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宽深比则呈下降趋势,CK、SHA措施和SA措施的细沟密度和细沟侵蚀量均随坡长增加呈增大趋势;(4)与CK相比,1 a时SHA和SA措施边坡细沟侵蚀模数分别减小25.0%和25.86%,两种措施减蚀效果差别不大,而3 a时则分别减小了61.73%和35.31%,SHA措施减蚀效果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李清顺    王得军    孙景梅    刘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59-166
利用重庆市南川区马尾松解析木数据,选择合适的导向曲线方程,建立基于导向曲线的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模型,并对立地形的适用性进行说明。根据散点图和三倍标准差对解析木数据进行了选择,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圆盘记录对。采用5种常用的经验生长方程对年龄-树高、胸径-树高进行拟合,根据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ES、 AIC、方程的参数变动系数以及拟合曲线对方程进行选择;根据选定的方程,求出其连续生长量方程和平均生长量方程,并采用matlab绘制出其曲线方程,根据连续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次相交后的下一个龄(径)阶,选择出基准年龄(胸径);利用标准差调整法进行编表,编表后采用成对T检验方法对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的表达精度在95%水平下显著,平均总相对误差和相对总误差都<5%,而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9.18%和99.22%,说明所编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编表需要。根据导向曲线绘制生长量曲线方程的方法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的方法准确可行;由于龄阶和径阶的选择差异,导致立地指数级不同,同时影响了立地形与立地指数的编表质量;由于树木的生长特性,立地形在表示立地质量时,在林木的早期将会低于立地指数,在树木生长的中后期将会高于立地指数;立地形的适用性取决于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相关性越强,立地形就越准确,在选择合适的优势木的情况下,立地形可以取代立地指数来表示林地质量。  相似文献   
4.
Whole grain oats, as a rich source of β-glucan, have been shown beneficial to glycemic control.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impact of native form β-glucan in oat grains (NFO-glucan) on starch digestion and postprandial glycemia was investigated. The dry-milling prepared NFO-glucan sample was enriched with native form β-glucan (15.6%), and an in vitro starch digestion assay of NFO-glucan (0.5% starch equivalent)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starch digestion rate compared to oat starch (0.5%, w/v). However, pretreatment by either β-glucanase or peps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tarch digestion. Consistently, an in vivo examination on the postprandial glycemia of the cooked NFO-glucan sample using a mouse model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postprandial glycemia compared to gelatinized oat starch. Further experiment on the pasting property of NFO-glucan sample by a rapid visco-analyser demonstrated both β-glucan and protein affected its viscosity profiles.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observation revealed a network-like native structure of β-glucan that might encapsulate protein and starch to reduce the enzyme accessibility and so the digestion of starch. Novel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o maintain the native form of β-glucan in oat grains might be a better way to modulate the postprandial glycemia of oat-based whole grain foods.  相似文献   
5.
6.
以不同基因型的普通白菜为试材,研究盆栽和池栽两种栽培方式下土壤中Cd 浓度对普通白菜Cd 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模式下普通白菜的Cd 累积量均随着土壤Cd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品种间差异明显;盆栽普通白菜的Cd累积量总体上高于池栽,在土壤Cd 浓度为1.08 mg·kg-1 时盆栽普通白菜Cd 累积量均值为115.08 μg·kg-1,而池栽仅为64.57μg·kg-1。  相似文献   
7.
根域限制栽培具有控制树冠、促进果树成花的优点,适宜在主干形整枝的密植果园中应用,但不同品种桃表现不同。‘圆梦’桃是由‘湖景蜜露’和‘白丽’杂交而来的中晚熟新品种,为明确‘圆梦’用作南方密植品种的适用性,以浙江省桃主栽品种‘湖景蜜露’为对照品种,对其营养生长、成花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域限制栽培的‘圆梦’树体营养生长和枝条成花量与‘湖景蜜露’基本一致,且果型大小、糖度、色泽更优。  相似文献   
8.
9.
为探讨苦楝在重金属Cd和酸雨的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征,采用人工配置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和3个梯度模拟酸雨(pH值5.6、4.5、3.5)单一及复合处理对苦楝幼苗生物量、Cd含量及叶片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低浓度Cd(≤30 mg·kg-1)单一及其与pH值4.5酸雨复合处理对幼苗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有促进作用外,其他处理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复合处理对苦楝幼苗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表现为叠加效应;单一Cd处理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幼苗根、茎、叶中Cd含量逐渐升高,且根系大于茎叶,复合处理抑制了植物对Cd的积累,对叶片的抑制作用最强;Cd和酸雨单一及复合处理下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有所增加,分别在60 mg·kg-1 Cd、pH值5.6,60 mg·kg-1 Cd、pH值4.5和90 mg·kg-1Cd、pH值4.5时出现阈值;在AsA-GSH循环中,单一Cd处理下,AsA、GSH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一酸雨处理对上述4个指标的影响不尽一致,而复合处理下上述指标在Cd浓度≤60 mg·kg-1、pH值≥4.5时均能保持较高值,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均出现了阈值。综上所述,苦楝对重金属Cd和酸雨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可在Cd浓度≤60 mg·kg-1和pH值≥4.5的酸雨双重污染区域正常生长。本研究结果为土壤Cd污染的酸雨区域的修复植物筛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养分流失有毒重金属活化,严重影响稻米质量安全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水稻秸秆和谷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分别记为RSC和RHC),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酸化土壤改良及其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设置3个生物炭用量(0,20,50 g/kg,分别记为CK、C1、C2),4种土壤酸化水平(pH 4.01,4.25,4.33,4.58,分别记为L1、L2、L3、L4),生物炭与重金属污染土壤共同培养60天后测定土壤pH、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态Cu、Cd含量。结果表明:RSC对酸化土壤pH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RHC,且施炭量越高提高幅度越大,RSC的C2处理使4种酸度水平的土壤pH分别提高了0.68,0.97,1.29,1.71个单位。2种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各施炭处理有机质显著提高,尤以速效钾的增幅最为显著,RSC对4种养分的提高均优于RHC。RHC对土壤有效态Cu含量无显著影响;RSC的C2较C1处理更能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使4种酸度水平的土壤分别降低了13.62%,6.57%,4.36%,7.88%。RHC处理的L3、L4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最大分别降低了13.79%,19.23%。RSC使4种酸度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最大分别降低了20.00%,25.81%,20.69%,19.2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与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水稻秸秆炭用于改良酸化土壤、降低重金属Cu和Cd有效性的效果更佳,且降低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较Cu好;生物炭对酸化程度越低的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的提高以及有效态Cd含量的降低效果较好,而有效态Cu含量的降低效果则在酸化程度越高的土壤中表现更佳;土壤pH是生物炭调控重金属Cu、Cd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