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5篇
  免费   638篇
  国内免费   697篇
林业   3057篇
农学   1267篇
基础科学   1851篇
  586篇
综合类   12621篇
农作物   854篇
水产渔业   3457篇
畜牧兽医   7662篇
园艺   2399篇
植物保护   81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470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766篇
  2019年   875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712篇
  2016年   799篇
  2015年   1081篇
  2014年   1971篇
  2013年   1899篇
  2012年   2529篇
  2011年   2502篇
  2010年   2208篇
  2009年   2144篇
  2008年   2112篇
  2007年   1811篇
  2006年   1842篇
  2005年   1794篇
  2004年   1076篇
  2003年   927篇
  2002年   853篇
  2001年   878篇
  2000年   774篇
  1999年   397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353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7篇
  1975年   14篇
  1965年   10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北桐乡豌豆修尾蚜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修尾蚜是近年来浙北桐乡地区蚕豆上发生最重的害虫,对蚕豆及大巢菜2种寄主上豌豆修尾蚜的发生进行观察,并测定了吡虫啉对豌豆修尾蚜的防治效果和对蚕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中旬豌豆修尾蚜零星聚集于大巢菜顶部为害,而3月下旬早播的蚕豆顶部才出现豌豆修尾蚜聚集为害;4月以后为害逐渐加重,4月下旬豌豆修尾蚜在蚕豆、大巢菜上已经随处可见;5月蚕豆上以有翅豌豆修尾蚜为害为主。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蚕豆上豌豆修尾蚜速效性好,5 d后防效达100%,10 d后防效达98%。相比对照株,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每株豆荚数、每荚豆粒数、每豆粒鲜重无显著性差异,但每荚鲜重数显著大于对照。吡虫啉可用于蚕豆上豌豆修尾蚜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
童玲 《中国农资》2021,(2):13-13
河南省焦作市古称怀州,是我国四大怀药的产地。焦作地区汲取了太行山岩溶地貌渗透下来的大量微量元素,土地疏松肥沃,排水快捷,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最适宜山药、地黄、牛膝等蓄根类药材的生长。环境恶劣,产量不减铁棍山药作为四大怀药之一,在焦作孟州区域种植广泛。近年来,铁棍山药价格稳定,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长,受到了当地种植户的追捧。康朴?诺泰克?在孟州铁棍山药种植上效果突出,培育了许多忠实粉丝。  相似文献   
3.
以偃松(Pinus pumila)种鳞为试验材料,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4种常见腐败菌为供试菌,以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为评价指标,分析热、酸碱性、光照、金属离子和壳聚糖等处理条件对偃松种鳞精油抑菌活性和功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偃松种鳞精油对4种供试菌种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精油抑菌稳定性试验表明,4℃长时间贮藏、25℃短时间处理、紫外线处理,对精油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在60、80℃处理时,精油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而酸性、金属离子(CaCl2、KCl、FeCl3、FeCl2)、壳聚糖处理时,均提高了种鳞精油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泌乳天数、体重、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高产泌乳牛3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70头。试验时间共28d,对照组全期饲喂全混合配方日粮(TMR),试验组分四阶段进行,每阶段7d,分别饲喂以10%、20%、30%、40%粉碎大麦粉替代玉米的TMR。结果发现:随着大麦粉替代玉米比例的增加,试验组采食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0%、40%替代期采食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大麦粉替代不同比例玉米对奶牛产奶量影响不一致,20%、30%替代期产奶量增加0.4、0.3kg/d,10%、40%替代期分别下降0.6、0.7kg/d,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10%、40%替代期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20%、30%替代期乳脂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0%替代期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30%、40%替代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替代期乳蛋白率较对照组下降0.012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用大麦粉替代20%比例的玉米饲喂奶牛,在不影响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情况下可提升产奶量并降低饲养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为最佳替代比例。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是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信息技术产业的一次重要技术变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感器设备,农用机械设备的出现,农业数据的来源更加新颖,广泛、类型更加多样。本文结合农业特点,重点分析了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农业信息化管理特点,总结了目前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方法和对策,为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坡柳皂苷对大菜粉蝶中肠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大菜粉蝶4龄幼虫取食含坡柳皂苷叶碟后的中肠组织病理变化(24 h、48 h).结果表明:1 mg/mL坡柳皂苷对大菜粉蝶幼虫的肠壁细胞及其中的细胞器产生了影响;在1 mg/mL坡柳皂苷的作用下,大菜粉蝶幼虫围食膜和微绒毛消失,肠细胞与底膜分离,腔内出现大量空泡,溶酶体活动剧增,细胞器及细胞体出现自溶,光面内质网极度膨大.大菜粉蝶5龄幼虫取食坡柳皂苷24和48 h后中肠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变,揭示了坡柳皂苷对菜青虫幼虫致毒作用的毒理机制.该研究为坡柳皂苷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在欧洲菜粉蝶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搭建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为目标,详细分析了蔬菜产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数据采集需求,提出平台架构由表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组成,设计了基于智能化数据接口和第三方监管的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的多终端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为监控广西蔬菜产业全流程信息、促进大数据落地应用和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人-兽-鱼共患的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为了研究宿主嗜中性粒细胞清除细菌感染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副溶血弧菌Vp57~(RFP)菌株感染受精后48 h(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的斑马鱼(Danio rerio)幼鱼耳泡,建立局部感染模型,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01菌株为对照,系统比较了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存活曲线以及和嗜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RT-qPCR验证炎症相关基因il1b和il10在感染前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感染斑马鱼幼鱼的LD_(50)分别为7.90×10~8 CFU/mL和1.14×10~(11) CFU/mL,与感染大肠杆菌相比,斑马鱼感染副溶血弧菌后招募嗜中性粒细胞的速度更快,且数量更多。RT-qPCR结果发现斑马鱼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在相同时间点能够激活更高的il1b和il10基因的表达,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建立的副溶血弧菌-斑马鱼幼鱼耳泡局部感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嗜中性粒细胞清除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动态过程,以及深入揭示天然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为进洞安全的关键与核心,洞脸边坡地质条件稳定程度会对隧道工程建设与使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引大济湟工程某施工段施工实际情况的分析,对隧洞洞脸边坡稳定性展开深层次探讨,旨在提升洞脸边坡稳定程度,保证隧洞部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11―2013年在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中分离到3株鸽源新城疫病毒(SDS,SD01和SD02),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进化规律,对3株病毒进行了测序和生物活性分析,并对分离株SDS对鸽的致病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毒株SDS基因组全长为15192 bp,基因排列方式为3′-NP-P-M-F-HN-L-5′,3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新城疫强毒的分子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3个毒株与基因Ⅵ型NDV毒株聚于一簇,属于ClassⅡ系Ⅵb基因型。3个分离株F蛋白的融合肽和七肽重复区,HN蛋白的抗原中和表位存在多处突变,与单克隆抗体1E5、2F10的反应性也发生改变,表明3个分离株与疫苗株LaSota有明显的抗原差异。SDS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鸽自攻毒后5 d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滴鼻组和肌肉注射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0%和70%;病死鸽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腺胃乳头、腺胃肌胃交界及肠道出血,肝脏肿大,脾有淤血斑。滴鼻组在攻毒后5~14 d于喉头和泄殖腔检出排毒,而肌肉注射组在攻毒后3~14 d于喉头和泄殖腔有排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