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90篇
农学   197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728篇
农作物   208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甘蔗BtG-2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Cry1Ac-2A-gna融合抗虫基因导入‘新台糖22号’的转基因甘蔗株系,具有良好的抗虫特性和农艺性状。为了明确转基因甘蔗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推进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工作,以BtG-2的T2代为研究材料,利用Southern杂交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蔗基因组内的拷贝数;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外源基因在甘蔗基因组中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建立了该转化体高效灵敏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T-DNA以单拷贝方式插入BtG-2株系;经过3次的热不对称巢式PCR扩增,获得外源基因T-DNA左边侧翼序列984 bp和右边侧翼序列705 bp;以这2个序列和相应的T-DNA的左右端序列分别设计3对检测引物对,建立了BtG-2株系的转化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最高的引物对LS011/LA451和RS160/RA588分别扩增到440 bp和428 bp的特异片段。其中T-DNA左侧设计的LS011/LA451检测引物对扩增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在甘蔗BtG-2基因组DNA相对含量为0.1%的模板中检测出转基因目的成分,相当于9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本研究完成了转基因株系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为该转基因甘蔗及其衍生产品的检测和身份识别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潜在的能源作物,而甘蔗的生长过程中长期受到各种虫害威胁。目前用于防治甘蔗害虫主要是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带来的害虫耐药性和环境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挖掘甘蔗自身抗虫特性是目前公认的最根本、经济有效和对环境影响最少的办法。笔者首先介绍了不同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等级,再从甘蔗的物理抗性和生理生化抗性2个方面阐述甘蔗的抗虫原理,并重点介绍了甘蔗的诱导型生理生化防御体系。全文还就目前甘蔗抗虫研究现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培育甘蔗抗性品种以及蔗田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豆类凝集素是最大的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家族,主要有杀菌、杀虫和抗癌功效。其中豆类凝集素与碳水化合物/糖蛋白受体结合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一步。本文综述介绍了豆类凝集素的两大主要功能抗菌和杀虫,围绕受体和作用机理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防治病虫害的手段主要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培育抗性品种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基因工程方法,给林木抗虫,病育种带来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本文就林木抗虫,抗病毒和抗菌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林木分子抗性育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树栽培历史悠久 ,用途广泛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由于杨树虫害严重 ,每年要给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据国家林业局统计 ,我国森林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在80 0万hm2 ,经济损失高达 5 0亿元。杨树害虫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以往人们大多采用化学防治的办法杀虫 ,  相似文献   
8.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高抗虫性 ,幼虫死亡率均在 80 %以上 ,并且还能抑制存活下来的昆虫幼虫的发育 ,使其发育速率减缓 ,不能正常结茧 ,连续 4年饲虫试验未发现其抗虫性有规律下降的趋势。转基因受体 74 1杨具有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胸径和材积生长在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速生优势 ,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超出对照 4 0 %以上 ;74 1杨木材品质优良 ,木材密度、纤维特性及各项力学性质均优于毛白杨。连续 3年观测表明 ,74 1杨为高度败育雌株 ,果穗小、数量少 ,成熟开裂前 70 %~ 90 %脱落 ,基本不飞絮。转基因 74 1杨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生长未受影响 ,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推广应用。建议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 ,控制害虫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混交林的多样性及其光肩星天牛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DTV技术和理论 ,采用丰富度指数D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 及随林分中抗虫或感虫木比率由高到低变化时林分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分析人工混交林的多样性测度阈值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率的关系。研究表明 ,多树种的人工混交林具有明显的抵抗蛀干害虫为害的能力 ,但混交林的抗虫力与所选配树种的抗性、抗性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率有关。当给定混交林分的树种数后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率PZ 与林分的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 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 ;该模型中的系数a是林分本身的多样性测度值的起始位置 ,随树种数的增多a值具有稳定的增长规律 ;系数rm 的新意是混交林分对光肩星天牛扩大危害的阻力、即潜在的抗虫能力 ,rm 随林分中树种数的增多具有显著增大的趋势。林分的最大多样性测度值KDMa 、Kh、KJsw 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 4~7个树种组成的系列混交林内 ,林分的多样性测度阈值DTV随树种数的增加而增高 ,但被害率极值Lvp反而降低。上述规律的意义还在于 ,随混交林中树种数的增加 ,设计或改造现有感虫林时选择树种的余地也增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沙壤土做扦插基质,插床建造成本低,生根苗不需移栽,繁殖速度快,将生根苗归圃培育壮苗,总结了一套转双抗虫基因741杨苗木培育技术,极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