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2017年9月12日发现于长江安庆段的1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样本(AQJT2017091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其脑、心脏、肝脏、肺、肾、胃、肠、睾丸、肌肉、皮肤10种组织器官中钾(K)、钙(Ca)、钠(Na)、镁(Mg)、钴(Co)、铁(Fe)、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共12种元素的含量,以期探究各元素在其组织器官中的累积特征。结果显示,该样本Fe、Cu、Zn、Pb、Cd、Hg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现出差异性累积特征,这与水生哺乳动物组织器官元素累积特征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元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特有的生理功能。对比分析发现,鲸类动物组织器官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累积特征有一定规律,并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呈显著差别,总体表现为NaKCaFeMgZnCuCo。此外,AQJT20170912各个组织器官中毒性元素Pb、As的含量均较高,这应与其栖息环境的元素背景有关,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7年2月、4月、8月和11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调查采样。新洲水域共采集鉴定浮游动物32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2种,轮虫9属13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5属9种;优势种共11种,其中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4个季度共有优势种,淡水麻铃虫(Leprotintinnus fluviatile)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t)为夏季特有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53 ind. ·L-1和0.15 mg·L-1,群落结构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现存量季节差异明显,原生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为春、秋季较高,夏季最低。同时,浮游动物空间分布格局也存在较大差异,干流和南汊水域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北汊最少,密度和生物量则表现为干流和北汊水域高于南汊,中汊水域最低。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总氮、高锰酸钾盐指数、温度和浊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P<0.05),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其余3个季节差异显著,且与温度和浊度呈正相关,与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等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扬中夹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对扬中夹江4个季度浮游植物进行周年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共鉴定出6门93种,其中蓝藻门1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3种,硅藻门36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31种。浮游植物全年优势种共有8种,其中蓝藻门3种,分别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隐藻门1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4种,分别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针杆藻(Synedra s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密度为35.34×10~4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最多(分别占47.45%和42.87%);年平均生物量为0.183 5 mg/L,硅藻门(占比78.42%)是生物量主体。4个季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断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与水温、TDP等有正相关关系,与Chl.a有负相关关系。应用渔产潜力进行估算表明夹江足够供给8头以上的江豚食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和水质状况,于2017年4个季节(3、6、9、12月),设5个采样断面15个采样点对西江浮游植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4种,其中绿藻门58种,硅藻门19种,蓝藻门14种,金藻门4种,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各3种;浮游植物种类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种类数最多,为73种,秋季种类数最少,为48种;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4个季节平均值分别为4.88×10~7 cells/L和12.11 mg/L,4个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秋季生物量和密度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变化与环境因子中的TN、TP、NH_3-N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且不同时空格局均以蓝藻门密度和生物量为主;西江在不同季节共发现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群为17种,不同季节差异明显;利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西江水质,水体营养状态为贫营养级,定性评价水质为优;冗余分析(RDA)显示,水温、DO、NH_3-N、COD、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水质良好,适合长江江豚生存与繁育。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体内元素的累积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5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的心、肾、肺、肝、肌肉、皮肤、脂肪、胃和肠等9种器官组织样品中的14种元素(钾K、钙Ca、钠Na、镁Mg、钴Co、铁Fe、铜Cu、锌Zn、锰Mn、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按干质量计算长江江豚体内的常量元素含量依次为K>Na>Ca>Mg,必需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Fe>Zn>Mn>Cu>Cr>Co,非必需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Pb>Hg>As>Cd;心、肾、胃中元素平均含量最高,脂肪、肌肉中含量最低;总体上,雄性个体体内Ca和Cr的平均含量显著大于雌性(P<0.05),鄱阳湖个体体内K、Ca、Na、Mg的平均含量显著大于长江下游个体(P<0.05),而长江下游个体体内Hg、As平均含量则显著大于鄱阳湖个体(P<0.05).研究表明,各元素在长江江豚组织中的累积特征与其生理特征及生活环境差异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长江中下游长江江豚栖息地保护和长江江豚野外死亡个体溯源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探究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主要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2月、2018年4、6、9月对皖河口4个断面的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RDA)分析,解析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2属、47种,其中原生动物(20种)占优,轮虫(12种)和枝角类(11种)次之,桡足类(4种)较少。全年共出现优势种6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轮虫,仅出现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一种富营养指示种。皖河口浮游动物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00.18个/L和0.1586 mg/L,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生物密度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总体上呈小型化现象,以食藻原生动物种类群落及喜中营养化轮虫群落结构为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53、1.53和0.32。综合营养指数(TLI)显示,皖河口水质良好,处于中营养状态。Pearson相关性表明,溶解氧(DO)、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RDA分析表明,氨氮(NH;-N)也是影响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2009年7月下旬使用挪威Simrad公司EY60型(70kHz)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对清河水库进行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资源声学调查。使用声学处理软件Echoview4.0进行声学回波数据的后处理,研究库区内鲢和鳙昼夜分布特性,尝试使用回波计数法与回波积分法进行资源密度的评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适合于水库鲢和鳙的声学调查方法。结果表明,鲢和鳙分布于水库10m附近水层,昼间较为集中,单体回波较少,夜间较为分散,可以识别的单体回波较多。深水区域个体较大且密度较低,较浅的区域个体较小且密度较大。声学计数评估更适合夜间进行。根据夜间数据,2种评估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回波积分法获得鱼类密度为0.063ind.m-3,回波计数法为0.049ind.m-3,可以确定2种方法均适合鲢和鳙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2017年对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进行4个季度的周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9种,其中原生动物34种、轮虫36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10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2 493. 15 ind./L和4.39 mg/L,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是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体。全年优势种共15种,包括原生动物10种、轮虫5种。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时空特征,主要表现为:(1)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小型浮游动物则表现为春季最低,秋季最高;浮游动物密度均表现为春季最低,秋季最高。(2)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断面变化趋势一致,大型浮游动物从断面1到断面5逐渐增高;小型浮游动物则相反,从断面1到断面5逐渐降低。CCA分析表明:温度、pH和氨氮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采用浮游动物密度评价水质,结果显示安庆西江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采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质,结果显示安庆西江水体全年为优。结果表明,西江水域生态环境优良,是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理想水域。  相似文献   
10.
杨海乐  沈丽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01-029301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