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子健 《湖南农机》2012,(5):235+237
变电站作为常见的输电线路终端,担负着受电、变压、分配的任务,是生产和生活供电系统的枢纽,文章就变电站一次部分设计相关问题探讨,旨在对该部门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龙眼果肉自溶与部分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硖’龙眼果肉为材料,在(4±0.5)℃条件下贮藏,并将贮藏后期不同状态果肉分为自溶与未自溶2部分,对其中的乙醇脱氢酶(AD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8个酶进行同工酶电泳检测,以果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为参照,对龙眼果肉自溶与同工酶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石硖"龙眼低温贮藏过程中,整果果肉除POD外其余7个酶同工酶酶谱变化不大;但贮藏后期自溶果肉与未自溶果肉酶谱差异显著,其中未自溶果肉与刚采收果肉(第0天)酶谱差异不大。说明即使在同一果实中,自溶与未自溶果肉生理状况明显不同,龙眼采后果肉的生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自溶果肉部分,未自溶的果肉基本维持与刚采收时相近的生理状态。自溶与未自溶果肉中,APX、CAT、MDH、COD、PPD和POD酶谱条带数目、种类以及表达量间差异显著,这几种酶可能与龙眼果肉的自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测土配方施肥是国家对农业的主推项目和主推技术,本文对花生的8次田间肥效试验示范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结合施肥成本,建议花生在土壤碱解氮含量低的地块纯氮施用量不应超过120 kg/hm~2,在土壤碱解氮含量高的地块不应超过75 kg/hm~2;花生施钾量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低的地块不应超过120 kg/hm~2,在土壤速效钾含量高的地块不应超过90 kg/hm~2。  相似文献   
4.
铬酵母中铬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铬是人体及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铬酵母是目前生物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之一。笔者在研究开发铬酵母的过程中,采用了二苯胺基脲比色法测定铬酵母中铬含量,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样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铬酵母1.2仪器设备721分光光度计、箱形电阻炉、通风橱1.3试剂与溶液重铬酸钾、20%碳酸钠溶液、4mol/l氢氧化钠溶液、2%高锰酸钾溶液、95%乙醇、1∶6硫酸、0.5%二苯胺基脲,均由分析纯试剂配制。1.4标准铬贮备液及标准铬工作液精密称取经100℃~110℃烘干至恒重的重铬酸钾0.14…  相似文献   
5.
龙眼果实采收成熟度与耐贮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石硖'和'古山二号'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 cv.Shixia and Gushan No.2为试材,对果实成熟度与耐贮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间,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糖含量及内果皮褐变指数在果实完全成熟前后或过熟后都发生了阶段性变化,提出以比熟度作为量化衡量果实成熟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石硖'和'古山二号'龙眼果实最适贮藏的采收成熟度均为完熟前8.5~9.0成熟度(10为完全成熟),约为花后90~95 d;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果实质量损失率下降,贮藏后好果率也下降,与'古山二号'龙眼相比,'石硖' 龙眼的质量损失率较低,耐贮性较高. 不同成熟度果皮细胞显微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果皮结构由致密逐渐变得疏松,细胞结构变得模糊,细胞间隙逐渐增大,组织趋向分解,其变化与果实衰老、耐贮性降低的变化一致,'古山二号'龙眼耐贮性较低,这与其果皮组织结构比'石硖'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6.
陈子健  李艳伟  何艳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92-9396,9466
利用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从动力、热力机制和微物理过程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4月30日08:00~5月2日02:00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水汽辐合主要是由西南暖湿气流提供,且西南暖湿气流区域的大气层结始终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为华北地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热力机构基础,而均匀上升气流场中的波动导致了对流云镶嵌其中;降水云系中冷云降水机制与暖云降水机制共存,主要降水由对流云提供,而播撒-供应机制可能是导致此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