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大豆种类、凝固酶种类及反应条件对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种优质大豆品种吉农34、吉农28、吉农18、吉农17、吉农芽豆及北豆28,对其大豆蛋白质含量及凝胶强度进行分析;然后以未添加酶组为空白对照,分析加入转谷氨酰胺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凝胶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与Design-Expert8.0数据处理软件,对高强度大豆蛋白凝胶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和圆二光谱,对转谷氨酰胺酶作用前后大豆蛋白的凝胶构象进行表征。【结果】6种大豆中,吉农芽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凝胶特性最强。4种蛋白酶中,以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强度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对高强度大豆蛋白凝胶制作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在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为34.67U/g、反应时间2.21h、反应温度60℃、pH为7.22的条件下,大豆蛋白的凝胶强度达到最大,为181.779g·m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D图谱分析及Reed拟合计算可知,转谷氨酰胺酶作用前后大豆蛋白的表观结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蛋白形成凝胶具有促进作用,其通过使大豆蛋白结构发生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SPI)的结构变化与凝胶特性之间的关系,利用SPSS软件Person分析法研究了交联后SPI结构变化与凝胶强度的相关性,发现转谷氨酰胺酶交联SPI后,其结构特征发生变化,表面疏水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提高35.9%,表面巯基含量降低24.8%,二硫键含量增加10.3%,自由氨基的含量降低73.8%.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疏水性含量与凝胶强度呈正相关,巯基含量与凝胶强度呈负相关,二硫键与凝胶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自由氨基含量与凝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4种结构特性对凝胶强度均有影响,表面疏水性和二硫键有利于提高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3.
蛋白药物的重要生产途径之一是通过各种生物反应器来实现。生物反应器可以使用不同生物体,其中以微生物居多,但植物与动物反应器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三种生物反应器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产纳豆激酶枯草芽孢杆菌的亚硝基胍诱变。采用亚硝基胍为诱变剂诱变枯草芽孢杆菌,诱变后酶活达到4 100U/g,提高了122.2%,为进一步的发酵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技术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三种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改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推动大豆蛋白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为了完善《发酵工程》实验课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对发酵工程实验课内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ilis natto)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碳氮比和金属离子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和装液量)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浓度为1.5%;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浓度为2.0%;添加无机盐组分为MgSO4 0.05%、CaCl2 0.02%、K2HPO4/KH2PO 40.1%/0.1%。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为37℃,pH7.0时有利于菌体产酶,最适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种量以2%为最佳,最适种龄为18h;发酵周期为3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产酶量达到1081 U/m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茂源链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产转谷氨酰胺酶特性。结果表明:茂源链霉菌的最适产酶温度为32℃,最适pH为7.5。通过紫外诱变茂源链霉菌的转谷氨酰胺酶产量提高了36.8%。茂源链霉菌可利用还原性淀粉作为发酵碳源,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的液相色谱图出峰时间为6.9 min。采用玉米秸秆作为发酵产转谷氨酰胺酶的碳源,产量虽不及高氏1号培养基,但转谷氨酰胺酶的产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