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筛选新的生防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细菌wm031,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合菌体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明确分类地位,并采用温室栽培试验对其进行抗病效果初探。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同时对油菜菌核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小麦全蚀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大蒜菌核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均具有广谱抗性。根据菌体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该菌株能够在西瓜和水稻植株中稳定定殖。温室栽培试验表明,菌株wm031对西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74.6%,高出百菌清的防治效果14.1%,说明该菌株具有田间应用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设计并优化生物素-亲和素标记磁珠筛选策略,建立针对Cry1Ac毒素的新型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研究灵敏、快速的Bt毒素的检测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磁珠液相正负筛选方法,经过4轮筛选后,对每轮筛选后抗Cry1Ac毒素特异性结合噬菌体抗体的富集效果进行鉴定,通过单克隆ELISA方法从第4轮筛选得到的次级库中获得特异性结合Cry1Ac的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PCR鉴定和DNA测序,确定有完整插入的scFv片段后进行后期相关试验。将相对结合活性最好的阳性克隆scFv-A12替换宿主菌HB2151中进行可溶性诱导表达并纯化。利用纯化后的scFv-A12作为“捕获抗体”,Anti-Cry1Ac兔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针对Cry1Ac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以生物素化的Cry1Ac蛋白为包被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对其进行了4轮液相筛选。结果显示,相对产出率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而提高,第4轮较第1轮提高了42倍;单克隆噬菌体ELISA鉴定抗Cry1Ac噬菌体抗体,以试验孔OD450/阴性孔 OD450大于2.1为阳性标准,从第4轮筛选后的培养皿中随机挑选了300个菌落,经单克隆ELISA鉴定出6个阳性克隆,分别命名为hsCry1Ac-C5、hsCry1Ac-D8、hsCry1Ac-C12、hsCry1Ac-A12、hsCry1Ac-F9和hsCry1Ac-F4。其中,hsCry1Ac-A12具有相对较高的亲和力。对上述6个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发现,在935 bp处均有明显的目的条带,通过对其进行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对,最终得到4株不同氨基酸序列的阳性克隆。hsCry1Ac-A12在成功替换宿主菌HB2151后,经1 mmol•L-1 IPTG诱导表达,于30℃条件下培养过夜。其表达产物经His Trap HP镍亲和柱纯化后SDS-PAGE检测,hsCry1Ac-A12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D。通过方阵滴定对抗体浓度进行优化后,利用单链抗体为“捕获抗体”,多抗为“检测抗体”,建立了Cry1Ac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在1.25-2.43 μg•mL-1线性检测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2522X+1.2832(R2=0.9564),检测限为1.08 ng•mL-1。【结论】利用磁珠液相筛选方法,建立了针对Cry1Ac毒素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快速、准确检测转基因食品中Cry1Ac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模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2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30.375 g/hm2剂量(推荐高剂量的1.5倍)施药1次,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黄瓜及其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20、0.13 mg/kg和0.29、0.14 mg/kg,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分别低于大棚;相应地,啶虫脒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9.4 d(露地)和10.1、11.9 d(大棚)。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20.25 g/hm2和30.37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和2次,在相同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情况下,除个别情况外,露地黄瓜中啶虫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大棚,分别为0.01~0.05 mg/kg(露地)和0.01~0.09 mg/kg(大棚)。  相似文献   
5.
小麦镰刀菌毒素及其发生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高频率流行,尤其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以及黄淮南部,导致小麦中镰刀菌毒素严重污染,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危害人畜健康。镰刀菌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以及伏马毒素(FB)等,可以引起动物消化、神经、免疫以及生殖系统异常,有的还具有致癌作用。本文对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镰刀菌毒素的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的迫切性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的认识,保障我国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烯啶虫胺的毒力最高,啶虫脒和丁烯氟虫腈次之,杀虫单最低;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比例均为1∶4时,对褐飞虱毒力增效明显;杀虫单·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1∶5和1∶10时增效显著。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EC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EC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两种复配剂均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44%杀虫单·啶虫脒SC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烯啶虫胺的毒力最高,啶虫脒和丁烯氟虫腈次之,杀虫单最低;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比例均为1∶4时,对褐飞虱毒力增效明显;杀虫单·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1∶5和1∶10时增效显著。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EC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EC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两种复配剂均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44%杀虫单·啶虫脒SC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JS25噬菌体生物特性及对食品中致病菌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试验以JS25噬菌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稳定性的基础上,确定其对宿主细胞的侵染时间及最佳感染复数,最后通过在即食食品中的抑菌效应确定对即食食品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1、侵染时间为20 min、最适温度及p H值分别为4~60℃和6~9;另外,JS25噬菌体的潜伏期为20 min,60 min后平均裂解量为24.55 PFU/cell;试验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在即食食品中有较高的稳定性,且随噬菌体初始效价的增加,对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加;但是在不同即食食品中的生物防治效果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当效价为108及1010 PFU/g时,能分别有效的抑制鲜牛奶和圆白菜在贮藏过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当效价大于109 PFU/g时,对肉干及火腿中的致病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涉及种苗繁育、种植过程、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收获等环节,并提出了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对苏中、苏北(宿迁、淮安、扬州、南通)4市下辖的20多个农业园区(包括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地市级农业园区和合作社)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苏中、苏北高效设施农业组织在产业安全、劳动力和基地补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产业园区或合作社企业化运作、进一步加强农超对接、加大对产业园区或合作社成立所必备条件的审查力度等对策,以期为有关决策者规范设施农业组织,促进其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