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1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高精度DEM制作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水土流失规律研究与流域地形空间分析中重要的空间数据。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南小河沟流域为例,以1:1万地形图为数据源,探讨了在Arcgis和ArcView地理信息平台下,生成高精度DEM及提取流域土壤侵蚀指标的步骤和方法。结果表明,提取的地形信息能准确地反映该区域地形起伏变化与破碎状况,满足当前“数字流域”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造林种草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效益低的“三低”问题严重制约着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土保持专业队治理形式 ,有利于解决“三低”问题 ,从而保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 ,提高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晋西地区的偏关、河曲等县近几年在水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采用专业队治理形式和“三元制衡”的管理机制 ,效果良好 ,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的无定河、三川河,皇甫川,定西县从1982年起,被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15年来,共实施重点治理小流域801条。通过多年的连续、综合治理,治理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总结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治理开发相结合,突出规模,重点突破,重视科技应用和机制转换,加强自身建设等一系列成功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预防监督,措施的配套完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四大片水土流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经济不发达,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经过10年综合治理,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和种树种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商品经济,治理成效十分显,水土保持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群众生活水平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窟野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晋陕蒙接壤地区,总面积870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244km~2,占总面积的95%。截至2000年底,该流域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措施面积11.71万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4.2%。应结合流域内黄土丘陵、砾质丘陵、沙质丘陵三大地貌类型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以恢复植被、减少入黄泥沙为目标,从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入手,以沟道坝系建设为切入点,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7.
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现有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预测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提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新思路,并描述了数据挖掘方法及其过程。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测,可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流域综合治理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农坡地径流场1018组降雨、产流、产沙实测资料使用回归分析作为数学建模的方法,并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了优化模型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使模型的定量研究过程得到优化,提高降雨侵蚀数学模型的方程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9.
风沙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简析及效益评价贾泽祥;徐庭灿(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沙漠化严重威胁言人类生存、是一大环境灾害。风沙K的治理,历来是国土整治和水上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黄河流域有沙漠、沙地7.89万km2,占流域总面积(包括闭流区...  相似文献   
10.
对黄河上中游 7省 (区 )“四荒”治理新老承包户的调查表明 ,“个体承包”的生命力依然十分强大 ,并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开发性治理“四荒”的新“个体承包”户呈现出投资大、规模化开发的趋势 ,各地对“个体承包”治理“四荒”的管理已趋于完善 ;当前由于认识障碍、资金障碍等 ,政府部门及业务部门的管理主动性减弱 ,管理工作与政策落实到位差 ,“个体承包”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发展对策是 ,强化政府行为和责任意识 ,加强宣传、指导和管理服务 ,列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规范操作行为 ,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