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交市自1995以来,实施了汾河上游水土保持三年试点治理、汾河上游水土保持十年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二期等大型项目,以建设精品流域、精品工程为目标,以专业队治理、工农共建为主要形式,开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地处京津风沙源区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加强经济区建设,是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区建设中,首先要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建设,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开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专业队治理为主的治理组织形式,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向水土保持转变,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  相似文献   

3.
晋陕蒙接壤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明确,晋陕蒙接壤地区为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及区域内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推行水土保持法治管理开展了法规体系建设、执法体系建设、技术体系建设,在该地区开展了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工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治理试点建设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形式多样的监管、示范带动,在国家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实现了“三个100%”,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试点工作,对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重点防治区域等进行遥感监测监管,为全面推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技术提供了第一手现场实践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临汾市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昕水河项目建设中 ,按照“成片连线 ,上规模 ,上档次 ,出精品 ,促产业调整”的思路 ,强化领导 ,分级管理 ,明确责任 ,大力推行“三项制度”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程序 ,引入报账制和专业队治理 ,充分调动了全社会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精品小流域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而且科技含量高 ,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都在其中得到应用和广泛推广。为适应精品小流域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山西省还大力推行专业队治理的组织形式 ,专业队已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一支活跃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山西省的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指导思想上,治理方针上,投资力度上,组织形式上,政策措施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局面,抑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今后,要继续以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为龙头,大力实施封禁治理,推行专业队治理,资金使用报帐制和项目“三制”管理,把全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户包治理小流域的现状,承包户已趋稳定:不会再有大起大落;投资少,效益大;促进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山区小流域承包户通过建设基本农田、建设果园、种草养畜、造用材林等,由治理型向商品经济型过渡。全省采用多种治理形式相结合,包括建立水土保持专业队,坚持常年治理;利用劳动积累工,由村乡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治理;用资源、资金、劳力和技术入股办法,成立各种联合体,搞商品经济地,水土保持投资进行部分的回收;组建土地开发公司,把土地建设纳入市场机制;把水利和水土保持管理站逐步办成经济实体,搞活搞富等。这些形式相辅相成,才能收到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晋西三川河流域,自1983年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以来,坚持改 革,加强领导。创立和不断完善户包治理、专业队、劳动积累工等互为补充的组织 治理形式,改革投资办法,实行分类指导,以建设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林为突破口, 提高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年平均治理速度达到4.2%,累计治理面积 占到水土流失面积的42.2%,粮食总产提高54.6%,农民收入增长了3倍,近十年入黄 泥沙较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区涉及的昕水河、县川河两条流域治理,以骨干坝与坝系工程建设为重点,为大流域综合治理树立了典范。项目实施中,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帐制”,采取专业队治理和大户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现代水保专业队同集体化时期的水保专业队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以利益为纽带组建起来的经营实体。专业队的运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实行“三制”和资金使用报账制等先进管理制度的进程。专业队治理有利于提高水保生态建设工程的整体水平 ,有利于治理成果的初期维护和管理。指出了专业队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加快治理开发步伐汪上和(水利部黄委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郑州456003)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地区第十次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定西县召开,是对黄河流域四片二期重点治理工作的极大促进,也是全面宣传推广定西重点治理经验的好机会。定西人民发扬“三...  相似文献   

12.
信阳市自成立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以来,以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为主线,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为重点,以落实“三权一方案”为核心,以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为突破口,加强了水土保持行政执法工作,有效地保护了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年均输入黄河泥沙 3.66亿t,占黄河年沙量 16亿 t的近 1/4。全省各项治理措施能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的仅占总措施量的37%。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办法、管理体制、组织形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频繁的旱灾、投资不能及时到位、对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认识不足等,直接影响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本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应是400万 hm2的“四荒”地,今后的治理开发应因地制宜地采用“拦、蓄、灌、盖”技术措施,大力推广植物篱和集雨微灌、地面覆盖技术,把小流域治理纳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轨道,加快监测预报网络建设,强化监督执法。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水土保持“三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应用自主研制的南京市水土保持GIS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其“三区”面积分别为:重点预防保护区4 016.0km2、重点监督区249.8km2、重点治理区1250.0km2。提出了重点治理区详细的水资源工程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以期为南京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宁都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目前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园依托森旺现代农业示范园综合开发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已现雏形和初具规模。宁都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总面积为4.39km2,园内总体规划为"一心、两轴、三带","三大分区、四位一体"。其中:"一心"是以红砂岩土壤为中心;"两轴"是红砂岩侵蚀区水土流失综合开发治理、现代化高新科技的应用;"三带"是三条流域区组成三带;  相似文献   

16.
宁都县自1993年起被列入国家水保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县,经过连续15年的综合治理,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5.46km2,但目前全县尚有979.5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水保队伍建设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地位。 2 1世纪初期山西水土保持运行机制的初步设想是 :基本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已积累一定的经验 ,它是发展现代水保和实行水保监理制的突破口 ,要不断完善提高 ;项目水保的比重逐渐加大 ,全省每年立项的投资在 2亿元左右 ,要坚持专业队治理 ,积极推行项目报账制 ;农户是治理开发的主体 ,要积极发展水保大户 ,充分发挥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 ;“十五”期间也要抓好城市水保 ,投资项目要向城市周围倾斜。  相似文献   

18.
论“长治”工程在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治”工程自 1989年开展建设以来 ,坚持重点突破 ,稳步推进 ,因地制宜 ,科学治理 ,开创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走出了一条具有流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新世纪、新时期必须提高“长治”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 ,不断拓宽投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治理的科技含量 ,推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有大幅度增加,全省出台了一整套较为成熟有效的政策,大规模改善生态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要抓住机遇,把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必须把黄河多沙粗沙区、黄土丘陵风沙区、大中型水库上游区和城市水保作为重点,大力推行专业队治理和报帐制,积极扶持水保治理大户,切实加强对小流域治理开发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沅陵县在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工作中,着力打造水土保持示范点,把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作为加快二酉苗族乡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民生水利”工程来抓,于2012年1月2013动工兴建二酉苗族乡杨家村水土保持项目。该项目包括坡改梯,水土保持林、经果林营造,封禁治理以及维修山塘、排灌沟渠等,总投资143万元,已于2012年4月20日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