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9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547篇
林业   918篇
农学   832篇
基础科学   671篇
  632篇
综合类   4763篇
农作物   657篇
水产渔业   439篇
畜牧兽医   2437篇
园艺   816篇
植物保护   29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焦化场地PAHs污染土壤的电动-化学氧化联合修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焦化场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严重,目前的修复技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通过研究化学氧化、电动及其联合技术对焦化场地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了两种技术组合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技术及联合技术对焦化场地PAHs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单一技术处理中,电动处理、芬顿和活化过硫酸钠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分别为24.86%、10.27%和22.19%;在联合技术处理中,活化过硫酸钠-电动组合、电动-活化过硫酸钠组合、芬顿-电动组合和电动-芬顿组合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分别为49.65%、41.73%、36.72%和31.39%。电动-化学氧化联合技术对PAHs的去除效果较单一技术提高了6.53%~27.46%。两种技术的组合方式及氧化剂类型均对联合处理效果产生影响,化学氧化-电动处理的多环芳烃去除率较电动-化学氧化处理高5.33%~7.92%,其差异主要由化学氧化去除率差异所引起;应用活化过硫酸钠试剂的组合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高出应用芬顿试剂的组合12.93%~10.34%。经联合处理后,污染物的残留量及毒性当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电动-化学氧化联合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我国主要食品中伏马菌素污染水平分析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国主要食品中伏马菌素(Fumonisins)的污染状况和风险水平,为相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制定伏马菌素限量标准及其他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应数据支持。【方法】对我国18个城市中大米及其制品、面粉及其制品、其他谷物及其制品、干豆类和坚果5类食品中的伏马菌素进行抽样检测,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的食物消费数据和人口学数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风险评估方法原则,对我国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对伏马菌素的摄入量进行暴露评估研究,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描述。【结果】在总计485份样本中有35份样本检出伏马菌素,伏马菌素平均含量为0.04mg/kg;我国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对伏马菌素的总体平均摄入量为0.162~0.369μg/(kg·d),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伏马菌素设定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2μg/(kg·d)。【结论】我国主要食品中伏马菌素风险较低,处于可控水平。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磁流变液的组成,并且应用Bingham模型对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进行了描述,分析圆盘式磁流变液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制动器的力矩计算模型,进一步推导出制动器设计中主要几何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最后在Simulink环境中对圆盘式磁流变液制动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其结果可为进一步合理设计磁流变液制动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效果评价研究了3种功能助剂NF-100、GY-T1602和迈道对呋虫胺防治苹果黄蚜的减施增效作用。结果表明,NF-100、GY-T1602和迈道3种助剂均未能提高呋虫胺对苹果黄蚜的毒力;20%呋虫胺SG 1 110~5 000倍液中分别添加0.1%NF-100、0.5%GY-T1602和0.3%迈道,表面张力降低6.97~37.44 mN/m、静态接触角降低10.58°~48.67°、黏附张力增加2.32~21.71 mN/m; 20%呋虫胺SG(有效成分用量32 mg/kg)减量处理添加3种助剂药后3~15 d对苹果黄蚜田间防效达90.83%~99.33%,其中添加NF-100和GY-T1602药后15 d防效均显著高于添加迈道处理及20%呋虫胺SG(40 mg/kg)未减量处理。因此,喷雾助剂NF-100和GY-T1602可显著改善呋虫胺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呋虫胺有效成分用量20%,对苹果黄蚜仍有较高防效、且持效期延长。  相似文献   
995.
吕燕  郭立新  段维军 《植物保护》2022,48(5):220-226
可可花瘿病菌是一种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真菌?本文根据可可花瘿病菌EF1α基因的保守序列, 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的实时荧光PCR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 建立了可可花瘿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出可可花瘿病菌; 实时荧光PCR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终浓度0.2 μmol/L, 探针终浓度0.6 μmol/L; 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 20 μL反应体系中可可花瘿病菌DNA含量最低检测限为10 pg; 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接种试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用于疑似携带可可花瘿病菌样品的检测与初筛?本文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应用性, 为可可花瘿病菌早期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6.
浙贝母黑斑病是危害浙贝母茎叶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之一, 该病侵染叶片产生叶斑?叶枯, 严重时全株枯死?本研究制备了针对浙贝母黑斑病致病菌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单克隆抗体(单抗), 并开发了胶体碳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黑斑病早期精准检测?以交链格孢提取液免疫Bal b/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 间接ELISA法和Western blot分析单抗的效价?灵敏度?特异性?抗体类型及结合蛋白?以双抗夹心法制备胶体碳免疫层析试纸条?得到3种针对交链格孢的单抗及其杂交瘤细胞株AaA1?AaC2和AaC5?3种单抗对交链格孢均具有高度特异性, 灵敏度为12.21~24.41 ng/mL, 效价≥6.40×105, 抗体类型分别为IgG2a?IgG3和IgG3, 结合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37?62 kDa和66 kDa?以AaA1为碳标单抗, AaC2为划膜单抗的胶体碳试纸条检测交链格孢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经济环保?从田间采样到出结果用时少于15 min, 样品简单研磨后取汁液加入加样孔即完成全部操作, 对交链格孢抗原的检测灵敏度为6.25 μg/mL, 试纸条采用环保材料制备, 单个试纸条的成本约1.7元?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黄连根腐病发生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健康和染病黄连的根茎、叶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组成和差异。结果显示,黄连根茎、叶片和根际土壤样品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丰富,根茎内生菌次之。在所有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较于健康黄连组样品,染病黄连根际土壤、根茎和叶片样品中多个菌属细菌相对丰度发生显著改变,如Vibrioni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表明可能与黄连根腐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此外,RDA分析表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全噬菌属Holophag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与黄连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氮、pH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的健康和染病黄连根际、叶片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综合分析黄连根腐病的成因和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茎基腐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登记应用在该病害防治上的化学药剂。本研究从河南省17个地市采集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得到82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包括76株假禾谷镰孢和6株禾谷镰孢。嘧菌酯抑制76株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0.02~1.54 μg/mL,平均EC50值为 (0.33 ± 0.29) μg/mL;经数据异常值检验,舍弃异常菌株LHWY-6及SQYC-6后,嘧菌酯对74株 (97.37%) 正常菌株的平均EC50值(0.30 ± 0.24) 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孢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地市菌株间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市菌株间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许昌、焦作、洛阳和商丘4市的菌株间敏感性差异倍数均在20.00以上,南阳、三门峡和开封3地的菌株间差异倍数均在2.00以下,其他地市菌株间差异倍数在2.70~12.00之间;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对嘧菌酯与其对丙硫菌唑、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相比,除吡唑醚菌酯外其余5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均弱于嘧菌酯;嘧菌酯对6株禾谷镰孢的EC50值在0.10~0.42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19 ± 0.12) μg/mL;嘧菌酯对两种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均较弱,EC50都在7 μg/mL以上。离体条件下,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在26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达63.64%;温室盆栽时,在22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为55.24%。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对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备选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9.
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水平,筛选出适宜于天水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和抗晚疫病较强的亲本资源,特此对引自全国的38份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晚疫病抗性的田间鉴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材料的植株、块茎晚疫病和产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发病最轻的是‘L0527-4’、‘L9901-10’、‘L0527-7’、‘农天2号’、‘天薯12号’、‘同薯20号’、‘陇薯7号’等;块茎晚疫病未发病的为‘同薯20号’、‘陇薯7号’、‘天薯12号’等17份材料;‘陇薯7号’、‘天薯12号’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折合产量依次为26 300 kg/hm2、23 800 kg/hm2;最终筛选出‘陇薯7号’和‘天薯12号’两份晚疫病田间抗性和丰产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作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的资源,并在天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00.
台湾省美人茶与大陆美人茶一脉相承,具有良好的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文章梳理海峡两岸美人茶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合作机遇,提出海峡两岸美人茶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认为,台湾省美人茶产区在美人茶品种、茶园管理、产品品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保持优势,福建省大田县和广东省紫金县是大陆美人茶的活跃产区,海峡两岸美人茶发展中既存在知名度不够高、机械化程度低和合作交流有待拓展等主要问题,也面临海峡两岸美人茶产业融合发展和茶人看好美人茶发展的良好机遇。文章提出海峡两岸美人茶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深化两岸美人茶创新研究与赛事交流、共同讲好美人茶故事、联合拓展美人茶消费群体和加快培育“大田美人茶”区域公用品牌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