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1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林业   857篇
农学   512篇
基础科学   708篇
  1092篇
综合类   3539篇
农作物   410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1387篇
园艺   301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优先流是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非均质性运移的普遍现象,但对其形成的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为了阐明土壤团聚体破碎机制的差异,研究以汾河流域下游农田、撂荒地和果园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与Le Bissonnais(LB)法分析了土壤染色区分下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染色率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在10—30 cm土层果园显著高于撂荒地。LB处理的>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果园>农田>撂荒地,相对消散指数(RSI)和相对机械破碎指数(RMI)则有相反的趋势。优先流区在10—20 cm土层比基质流区具有更强的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抵抗消散作用和机械破坏能力。土壤染色率与快速湿润的MWD呈显著负相关,与RSI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果园比农田和撂荒地具有更好的优先流特征和团聚体稳定性,并且优先流区抗团聚破碎能力比基质流区更强,这将有利于维持优先流途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s)对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OSA)酯化淀粉纳米颗粒(Starch Nanoparticles,SNPs)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OSA-SNPs的过程中添加TPs,研究TPs对OSA-SNPs的理化性质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TPs使OSA-SNPs的平均粒径增加、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接触角减小(P<0.05)。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发现,TPs与OSA-SNPs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TP-OSA-SNPs稳定的乳液中,增加TP-OSA-SNPs的质量浓度(从0.5 g/mL至2.0 g/mL),乳滴平均直径明显减小(P<0.05);当TP-OSA-SNPs的质量浓度增加至2 g/mL时,乳液形成了油滴紧密堆积的界面结构,能够抑制油滴迁移。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发现,与OSA-SNPs相比,TP-OSA-SNPs稳定的乳液中氢过氧化物值(Peroxide Value, POV)相对较低(P<0.05),说明TP-OSA-SNPs具有延缓乳液中油脂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级颗粒乳化剂,对构筑淀粉基Pickering乳液载体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黄悦  张风宝    高晶霞  申楠    杨明义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431-437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影响土壤质量、入渗、抗侵蚀能力及根系生长的重要土壤物理性质,同时也是判断土壤是否退化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以分析团聚体水稳性为主,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相关研究较少,而使用高能水分特性法(HEMC)测定团聚体结构稳定性重现性高,可检测不同处理间微小差异且试验及计算过程精准可控,在国外已有较多研究。研究通过HEMC法分析了土壤改良剂、土地利用与土壤管理和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下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差异较明显,且有机质与黏粒含量是影响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国内还鲜有相关报道。该研究就HEMC方法的原理、测定过程、数据处理、指标计算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大力提倡保护耕地资源、修复退化土壤及实施植被恢复的大背景,对利用该方法进行土壤结构、土壤质量、土壤抗蚀性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够推广利用该方法,为土壤质量演变、构建和评价健康土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研究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粒径团聚体中铁锰形态的影响,以揭示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机制。  【方法】  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荆州进行,供试土壤为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设置不施氮肥(CK)、紫云英种植还田(MV)、60%氮肥(N60%)、100%氮肥(N100%)、紫云英种植还田+60%氮肥(MV+N60%)、紫云英种植还田+100%氮肥(MV+N100%) 6个处理。于2019年,采样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各粒径团聚体中不同形态的铁锰含量。  【结果】  施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以MV+N60%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比CK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49.8%,微团聚体含量减少了71.0%,有效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大团聚体中各形态铁锰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在>5 mm团聚体中,除游离锰外其余形态的铁锰含量与平均重量直径(MWD)或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相关(r=0.474~0.704),游离铁和非晶质铁与MWD和GM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游离铁和非晶质铁是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有利于游离铁和非晶质铁在大团聚体中的富集,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进而改变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天然食用茶黄色素与茶绿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萧伟祥  王根 《茶叶科学》1994,14(1):49-54
利用低档绿茶或茶末、茶灰制取了纯天然茶黄色素(TYP)和茶绿色素TGP,并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光谱特性和不同pH、温度、光、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YP的主要色素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少量的儿茶素氧化聚合有色产物,TGP的主要色素成分是叶绿素或叶绿素铜钠盐,并含有TYP的上述成分。这两种茶色素中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儿茶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这两种茶色素在pH3—6、<80℃30min和直射日光20h下,有较好的稳定性;TYP遇Zn2+,Cu2+,Mg2+,Co2+和Mn2+等金属离子不产生沉淀,但遇Ca2+,Pb2+,Fe3+或Fe2+,会产生沉淀,遇Al3+,溶液更为黄亮鲜艳,表明这两种茶色素可作为适应性广泛的天然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997.
脂质氧化是导致肉类及肉制品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影响肉的品质(包括风味、颜色和肉质的异常,营养价值改变,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在日粮中添加超过动物常规营养需求量的维生素E可以有效减缓肉类及肉制品的脂质氧化。本综述主要阐述:维生素E在猪肉、鸡肉中的沉积和抗氧化作用;在日粮中超量添加维生素E对肉的脂质氧化、肉色、系水力和胆固醇氧化的影响;肌肉中维生素E沉积量与肉品加工、包装和储藏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脂质氧化的过程受屠宰后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促进肌肉氧化的物质(铁、肌红蛋白)的含量和状态、肌肉的抗氧化水平(包括α-生育酚、含组氨酸的二肽以及谷胱氨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肌肉中脂肪的含量和构成以及加工、包装和储存的方式。为了保证肉质最佳,需要考虑从动物活体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最近几年,通过特定动物饲料配制来改善肉质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加。本综述重点讨论在猪和家禽日粮中超量添加α-生育酚醋酸盐对肌肉α-生育酚沉积以及鸡肉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确定挤压过程中尿酸的稳定性,向小麦面粉中加入尿酸,使其在样品中的含量达到每克面粉大约25kg,样品被用Brabender单镙旋挤压机在28%、30%和32%(重复两次)的原料水分含量及120、140和160℃的温度下挤压,挤压品中的尿酸含量用反相高操作液体层析法测定,与四丁胺磷酸酯形成离子对,再用紫外线探测。结果发现,面粉中62%~80%的尿酸残留在挤压产品中,其含量大小取决于挤压条件。一般来说,最初的尿酸中约有72%残留在小麦面粉中,这种高残留水平表明尿酸具有相对高的热稳定性,可以被用作挤压产品中昆虫污染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999.
荣华  刘龙  郭庆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18-123
研究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旨在为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打孔法测定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和紫外线照射对绿茶提取物茶多酚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壳寡糖,茶皂素没有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MIC为40 mg/mL。绿茶提取物茶多酚10~60℃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经高温80~100℃处理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在pH 2时抑菌活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减弱;经紫外处理10~50 min后,抑菌活性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茶叶活性物质对梨火疫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具有较稳定的抑菌活性,为其作为天然的农药防治梨火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粒重稳定性是小麦稳产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发掘小麦在遭受虫害等减源逆境伤害时影响粒重稳定性的QTL,以小偃81和西农1376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设早播和晚播两个播期,对减源处理下该群体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进行表型分析,同时计算减源处理与对照处理的表型比值,进而估测发育稳定性,并利用50K芯片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减源处理下RIL群体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均显著下降。采用完备复合区间模型对不同处理的表型值、表型比值分别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8个QTL,分布于2A、3A、3B、3D、4B、4D和5D染色体上,其中有8个QTL在减源处理和对照处理中均表达, Qgl.nwafu-5D.3 Qkgw.nwafu-5D均在早播对照处理和晚播减源处理中被检测到,平均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73%和8.19%,为稳定QTL,且 Qgl.nwafu-5D.3也在早播减源处理中被检测到,推测这2个稳定QTL可能为新发现的位点。控制表型比值的QTL大多与控制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的QTL区间重合,推测维持减源后粒重稳定性的QTL与控制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的位点紧密连锁或存在“一因多效”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